存真求实对历史负责,鉴往知今为现实服务。
中共兴安盟档案史志馆机关支部委员会始终牢记“史志档姓党不渝”的政治属性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倾力打造“‘档’心向党‘史志’不渝”党建品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担当精神,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的建设和档案史志工作同频共振。
抓严“党建+队伍建设”,让机关党建“活”起来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苦练履职本领、提高履职水平,推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建品牌创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每周四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通过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
组建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档案、党史、地志“三大业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获评盟直机关“最强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2023年党建工作考评在全盟获得“好”等级。
2023年以来,实行“清单式”管理工作法,通过编制任务清单,举行认领签订仪式,把责任分解成具体工作,激发领导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分别与吉林省白城市档案馆、洮南市档案馆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签订《合作交流意向书》,在业务建设和干部学习交流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定期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工作,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推行联系服务群众“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及时向党员传达贯彻上级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通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接受党员监督。
抓实“党建+三业融合”,让机关党建“强”起来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和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兴安盟篇特色品牌,立足“三业”融合资源优势,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兴安红色故事上继续发力。
为党管档,彰显温度。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积极主动为全盟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加大对涉民生部门档案的指导力度。不断强化成果运用,编写资政文章,有效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政参考作用。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不断加快,目前档案数字化率达80%以上。
为国守史,守护文脉。坚持“党史姓党”原则,先后组织编纂了《兴安党史上的第一》《红色记忆——内蒙古自治政府纪念地图文集》《兴安盟组织史》(第四卷)《兴安岭上兴安盟》。组织拍摄的三部党史专题纪实片荣获“2016—2020年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影视音像作品类二等奖。
直笔著史,资政育人。“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坚持直笔著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北疆文化宣传弘扬。截至目前,兴安盟规划的两级两轮志书全部出版印刷,共出版志书14部。扎实推进“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工作,每年如期高质量完成年鉴编纂任务。盟、市档案史志馆积极向机关、帮扶村、图书馆、军营、社区赠送志书、年鉴1000余册,有力促进全社会“读志”“用志”。
抓好“党建+品牌形象”,让机关党建“亮”起来
活力迸发,百花齐放。
为充分发挥档案、党史、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和引领教化的功能作用,兴安盟档案史志馆更加注重将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让档案、党史、史志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当今社会。
在4·15国家安全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各类档案史志宣传活动,以档案视角生动展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档案意识,展现了新时代兴安盟档案事业新形象、新风貌。广泛开展党史“六进”活动,几年来,兴安盟档案史志馆为学校、机关、乡村、企业、部队等捐赠党史图书900余册(本)、音像制品100余套,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阅读需求,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兴安历史,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举办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红色五一’文化记忆”主题图片展览,通过党领导下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变化,激发人们对过往生活的记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情,厚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情实感,坚定信念信心。(作者: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