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葡萄书记”编织甜蜜乡村振兴梦

  他是全村人赞不绝口的好书记,更是邻里乡亲敬佩的“偶像”,在他的带领下,甜美的葡萄不仅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更是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他就是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久。

  张永久是突泉镇新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村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汗水播撒在新生村的每个田间地头,事事他都亲历亲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和支持。

  村民袁桂发说:“我们村张书记经常到我们家来看我们这些到岁数的人,给我们宣传好的政策,时不时还来看看我们老两口子的身体情况,挺关心我们,挺好。”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生村,张永久以网格管理为抓手、法治宣传为依托、政策宣讲为载体,组建党员先锋队,定期入户宣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年内帮办代办200余件事项,解决难题难事27件。

  “我来村上办低保认证,智能手机也不会用,来村上跟村干部一说,几下就帮我办完了,我老伴儿来不了,村干部耐心告诉我怎么弄,让我回家给我老伴儿扫个脸就能办了,服务太周到了。”新生村村民赵春林说。

  不仅如此,新生村是突泉县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张永久也顺理成章成了“葡萄书记”,为扩大村民致富道路,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锚定葡萄特色产业,举全村之力二十年谋一业,二十年强一业,全村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种植裸地葡萄发展为“暖棚+冷棚+裸地”的错峰交替种植模式,葡萄品种从开始的单一品种几经更新换代发展到三十余种。葡萄销售从进城蹲点式销售发展成为集育苗嫁接、田园采摘、塑箱包装、冷链配送、品牌商标为一体的多元模式,葡萄产品从线下卖到线上,每年一度的新生村葡萄采摘节更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成功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得好,更不忘带领群众增收,张永久提出每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村上务工,打造出“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增收模式,增加务工收入。村民李志荣就是在张永久的帮助下,来到了塑料箱厂务工,实现了增收。

  新生村村民李志荣说:“我一天能绑200多个箱,一天100块钱,农闲时候就来干几天,党的政策挺好,帮助我们挣点儿零花钱。”

  目前,全村现有葡萄种植基地480亩、暖棚70亩、冷棚330亩、保鲜库四座896平方米、塑箱厂1个、冷链运输配送车1辆,葡萄产业年产值600万元,亩产值达1.8万元,庭院经济纯收益户均500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5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把老品牌做出新花样,持续走‘一统三带’发展模式,同时壮大我村五个经济体系协同发展,产业强了,我们才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突泉镇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久说。(作者:张梦迪  王莹  苑康  李海波)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