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突泉大地,到处是一片丰收的喜悦。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村民的大棚里圣童小西瓜上市热销,六户镇和胜村村民正忙着采摘订单李子,太平乡五三村村民正在晾晒紫皮蒜……和煦的秋风拂过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这是突泉县一幅幅美丽的庭院丰收图。
庭院经济结出“增收果”
“大家再加把劲,把成熟的瓜都摘下来,咱这瓜特别甜,顾客都喜欢吃,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刚走进学田乡利民村村民孙艳林家的院子里,就听到他正忙着招呼左邻右舍来他家帮忙采摘圣童小西瓜。
孙艳林今年76岁,去年初在村里的号召下,将自家庭院改造建起140平方米的冷棚栽植网纹瓜,收益良好。今年他又种植了圣童小西瓜,为了保证西瓜的品质口感,让其充分利用空间向上生长,他用绳子将藤蔓吊起来,每一条藤蔓只保留一个瓜,虽然产量会减少,但能让每一颗西瓜的品质得到保证。如今,孙艳林家的西瓜一个个瓜型饱满、浑圆结实,让人垂涎。
“今年一共栽植了300多棵西瓜,按照每个瓜6.5元算,这一棚瓜去掉成本,能收入2000块钱呢。”孙艳林笑着说。
2023年初,学田乡利民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冷棚网纹瓜。同时,还与上海时创农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今年又引导农户种植圣童小西瓜,并以6.5元每颗签订圣童小西瓜订单合同,对农户庭院种植的西瓜不低于市场价回收,降低农户冷棚种植风险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
“圣童小西瓜产量大,耐储运,甜度高,每棵秧可产2斤左右的瓜,按照平均每栋大棚120平方米计算,去除成本后,每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西瓜收获后,大棚还可以种植白菜、萝卜、香菜等生长期短的蔬菜,实现一年两种、一茬保供给、一茬促增收。”利民村党支部书记吴天宇说。
目前,利民村共有圣童小西瓜种植户138户,种植面积达25亩,亩产效益2万元以上。
庭院经济酿出“致富蜜”
来到六户镇和胜村村民张明家的果园,郁郁葱葱的各式果树尽收眼底,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微风中飘着阵阵果香。旁边一排排树苗笔直挺立,生机勃勃。“现在成熟的水果就是李子,早熟品种已经卖完了,现在就是中熟品种,每天都陆陆续续有人来买。”种植户张明说。
张明是村里有名的育苗“达人”,由最初帮衬岳父做鲜果采摘生意,到现在已经和妻子独立经营着20亩的育苗基地。发展育苗产业的30多年里,他靠着培育果树“育”出了小家的增收致富,数以万计的果树苗也从他“庭院里”奔赴城市、荒山,更“育”出了盎然生机。
“我们嫁接的果树品种果子好吃,市场行情特别好,每年都会有周边地区的苗贩上门来收。还有部分果树苗用于城市绿化,价格最高能卖到50元一棵。”张明介绍,他家育有鸡心果、龙丰果、南果梨等品种,今年能出圃7万多棵树苗,收入10多万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更好地发展林果产业,和胜村成立了丽华种苗专业合作社,先后将57户农户发展为合作社成员,并成功获评自治区级示范社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带动全村110户发展育苗产业,总面积达160亩,育有金红苹果、李子、沙果等10余个品种,3百万株果苗,和胜村实现育苗产业覆盖率100%。
庭院经济拓宽“致富路”
走进太平乡五三村村民许贺春家的仓库,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整整齐齐排列的蒜辫子。看着满墙编扎好的紫皮蒜,许大爷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别看我这园子就一亩多地,收入可不少。除了种大蒜的收入,夏天还能抽一茬蒜苔卖,起蒜以后再种一茬大白菜,一年能有3笔收入呢。除去种子、肥料的成本,一年纯收入在2万块钱左右,妥妥的一年两茬三个秋。”许贺春介绍道。
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土壤肥沃,十分适合紫皮蒜生长,种出的大蒜皮薄头大味道好,非常受外地客商青睐。
“我们村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紫皮蒜包装车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村民种植的紫皮蒜,将包装好的紫皮蒜统一销售,不仅提高了我们紫皮蒜的影响力,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五三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泉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真正把大蒜产业做成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的风景便绘就了美丽乡村。2023年以来,突泉县共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村26个,通过试点推广,形成了美洲雁、羊肚菌、赤松茸、水果玉米、订单圆葱、大榛子+中草药、紫皮蒜+秋白菜等19个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带动群众稳产增收。同时,投入资金1405万元,采取差异化的政策继续扶持奖励发展庭院经济,为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提供路径。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经营户4万余户,占全县农户的90%,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作者:张佳 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