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活动侧记

  9月21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区那一片金黄的稻田中,迎来了“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2024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活动。这一天,不只是对丰收的庆贺,更是对乡村振兴成果的呈现,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的表达。

  金风送爽庆丰收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2024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活动的开幕现场热闹非凡。200 人的秧歌表演《丰收中国年》、开场舞蹈《欢庆丰收》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令现场观众眼前一亮。这些节目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中“新农人”的奋斗风采。

二百人秧歌表演《丰收中国年》

  开镰仪式上,农民们挥动着镰刀,割下一束束金黄的稻谷,象征着丰收的起始。五谷归仓的场景,使人感受到丰收的愉悦。兴安大地奏响了丰收的乐章,五谷飘香,乐声悠扬,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开镰仪式

稻田旗袍秀

玉米脱粒比赛

  稻田摄影展、旗袍秀、时装展、趣味赛等活动,让农牧民朋友纵情展示新农民的崭新风貌。一系列趣味活动,诸如“冲鸭”来找茬、“浑水”摸鱼、“盲袋”抗压跑、“古”法脱稻、“丰收”大寻宝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农民踊跃参与。那一张张因丰收而绽放的笑脸,凝聚着农民朋友的汗水与智慧。

  欢歌笑语唱丰收

  当日,2024 年兴安盟“村歌嘹亮 唱响北疆”文艺汇演也在稻谷景区热烈开展。兴安盟各旗县精心选送的歌曲节目精彩亮相,突泉县的《五三人》、扎赉特旗的《咱老百姓》、乌兰浩特市的《稻香记忆》等一首首充满乡土韵味的歌曲,令现场观众沉醉其中。科右前旗的《蔚蓝的察尔森》、阿尔山市的《林俗之歌》、科右中旗的《水美乡村》等节目,展现了农民的精神风采。“今年的收成真不赖,看到这样的演出,愈发觉得咱们的辛勤劳作值了。”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庙屯村村民曹德强激动地说道。

  好力保稻谷景区内的稻田音乐会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10 余名学生在稻田里和观景台上,分别用古筝弹奏《明月几时有》、吉他弹唱《稻香》以及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这些悠扬的旋律不但为丰收的田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看着金黄色的稻田,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希望音乐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欢乐和放松。”音德尔镇第一小学学生齐乐高兴地说道。

  当晚,“筑梦北疆 悦享扎赉特”2024 年扎赉特旗“丰收节”文艺专场演出将丰收节活动推向了高潮。开场节目《吉祥杭盖》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一下子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我是东北人》《歌曲串烧》等节目,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杂技表演《抖空竹》、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火红的萨日朗》以及魔术表演《罗圈献彩》等精彩纷呈的节目,使得现场掌声不绝于耳,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硕果累累庆丰收

  在好力保稻谷景区,丰收节稻田美食展香气弥漫,炖稻田鸭、炖稻田鱼、杀猪菜、炖羊肉……每一口皆是大自然的慷慨赠予,每一口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丰收节土特产展区的每个展位前都人头攒动,奶制品、林果采摘品、粮油产品……来自全盟各地的农牧产品汇聚于此,为游客们呈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丰收盛宴”。

丰收的笑脸

  中国邮政扎赉特旗分公司不仅在展位上展示各地的农特产品,还开启了现场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包红霞表示:“中国邮政在农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电商平台‘邮乐小店’,线上推广销售各地农产品,实现城乡覆盖,既安全又快捷。”正值 919 邮政农品节期间,中国邮政通过直播带货,助力农民拓宽销售途径,达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在“扎赉特·非遗”展位前,游客李媛华正在精心挑选心仪的产品。李媛华说道:“我特别喜欢这里的掐丝珐琅画,制作极其精美,既美观又实用。”丰收节现场开设的“扎赉特·非遗”“扎赉特·文创”“扎赉特·旅游”展位,从剪纸、根雕、掐丝珐琅画等扎赉特非遗文化,到钩织工艺品、手工缝制背包等文创产品,全方位地宣传了扎赉特文化。

  来自乌兰浩特市的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带来了他们最为骄傲的产品——孔雀羽毛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合作社副理事长周海南介绍:“我们的产品涵盖孔雀羽毛制作的耳环、胸针、扇子、挂饰等等。我们定期开办培训班,免费为附近农户开展羽毛工艺品制作技艺培训,累计培训人数已达 3600 多人次。”

惠农服务展区

  此外,丰收节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农业金融新质服务助丰收展示、农机展销、家电下乡、优质良种等助农、惠农展示区,助力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消除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一婧  都兰  张富饶)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