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摆脱贫困、奔向富裕,她一往无前,吃苦耐劳。
带领各族群众投身乡村建设、同心奔赴美好前程,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她就是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人民政府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齐晓景。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齐晓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从大学生村官到科右前旗展翼合作社创始人,再到如今的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返乡青年齐晓景带动村民把平安村从零散经营、收入不高的普通村建设成为规模化经营、多产业齐头并进的示范村。一人破解全村之困、一人带动产业发展,几年间,齐晓景累计带动了科右前旗15个村476户村民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更成为兴安盟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标杆。
在兴安盟,街头巷尾的宣传牌上经常能看到“晓景计划”。2022年4月,兴安盟以齐晓景为模板,以嘎查村干部和农牧民党员为主体,开始实施帮富带富的“晓景计划”,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先锋。
2009年,齐晓景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科尔沁镇,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一次,她去外地参观蔬菜大棚,看到当地农民一个人能管两三个大棚,一茬菜能卖五六千块钱,这让齐晓景很受触动。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她马不停蹄地在平安村租大棚种果蔬,踏上创业之路。几年下来,齐晓景成立了合作社,还和村民共同培育100余个标准化的果蔬大棚,年收入突破300万元。
事业走上轨道,齐晓景开始琢磨如何带动村民致富。
2017年,齐晓景把贫困户与自己的合作社紧密结合,几番摸索后,提出了“赠鸡还蛋”合作模式——农户在合作社领取至少20只雏鸡,把每只鸡养大并还完25枚鸡蛋后,鸡归农户所有,之后生产的鸡蛋,按每枚1元全部回收。农户们如数还蛋,鸡蛋在合作社按1.5元售卖,很快便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齐晓景陆续推出“赠鸡还鸡”“赠猪还肉”“赠苗还果”等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这些年,她不仅把理想“写”在了田间地头,“写”进了村民腰包里,更“写”进了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的道路上。
2018年,齐晓景迎来新身份——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从带头创业到孵化人才。乡土人才孵化中心设了3个培训基地,把分散在各村的有志青年聚在一起,方便资源和信息共享。通过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培训和实践,让年轻人熟悉政策和农业技术。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齐晓景脚步不停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平安村从“1.0”版本的单纯大棚种植,发展规模化产业到如今已是“4.0”版本,即集民宿、研学、培训为一体的“番茄公社”。
如今,番茄公社已成为兴安盟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创新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人,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吸引16名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累计开展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200多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晓景”在兴安盟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它已成为一群致力于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乡村产业领军人物的共同标签。在齐晓景的带领下,兴安盟涌现了双河、李永强、郭丽丽等1288名带富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可推广、可复制的“晓景”式带头人,带动4.18万户各族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元,实现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带富效应。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虽然有着众多“国字号”荣誉,但是一句“乡亲们信赖的好姑娘”依旧让齐晓景觉得幸福和踏实。
经历过风雨,接足了“地气”,齐晓景更加自信、自强,敢打敢拼的“蒙古马精神”一直印刻在她的血脉中,持续奋斗奔腾不息,与各族群众一起同心奔赴美好前程。(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