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泼墨画乾坤,忘却了牌场;笔走龙蛇写春秋,淡去了酒局;载歌载舞尽欢颜,促进了和谐……深秋时节,漫步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金黄色的叶子在阳光的映衬下,有一种独特的温暖和诗意。这是科右前旗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的美丽乡村,处处展示着美美与共的和美景象。
柳树川村拥有百年历史文化资源,书法渊源深厚,下到9岁孩童,上至74岁老人,书法爱好者比比皆是,这里有兴安盟唯一的一个村级书法协会。泼墨挥毫间,春满人间、万象更新、江山如画,一幅幅散发着清新墨香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
“我爷爷每天都会在家练习书法,家里总是有墨香,我受爷爷熏陶,也很喜爱书法。”9岁的杨天琪开心地说。
74岁的卢桂荣刚学书法一年多,在柳树川村住了大半辈子的她被儿女接去了城里生活,正在“兴头”上的她,只要村里有活动,她就骑车回村参加。
柳树川村的文化氛围在点滴中积累,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村民在传统农作之余,诗词爱好者学习诗歌、鉴赏诗歌、创作诗歌蔚然成风,造就了一批农民诗歌创作者,随之而来的是科右前旗首家杨柳青农民诗社在柳树川村挂牌成立的好消息。
“千万工程”让乡村有了“面子”,文化浸润则赋予了柳树川村更好的“里子”。沁润着文化气息的柳树川村,文艺活动继书法作品、诗词歌赋之后,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独树一帜。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跳跳舞不仅心情愉悦身体也健康。”卢桂荣话里话外流露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扭秧歌、跳广场舞……柳树川村的音乐“嗨”遍大街小巷,村民聚在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还组建了“文艺送万家”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乡村振兴、医保、教育等方面的惠民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的种子在农村落地生根。
“这是我们的村史馆,里面有过去的灯、电话、收音机等生活用品,还有100多年前的老物件,展示这些老物件是为了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生活的艰苦,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柳树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占军介绍说。
越是深秋愈醉人。村史馆外,金黄的稻穗随风荡漾,小舞台上,歌舞演员身着鲜艳的服饰,精神抖擞地排练着。他们不是专业的歌手,只是这片土地上最朴实的农民。作为丰收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明星”,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诉说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村歌是我们自己的歌,每一句歌词都让我们回忆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日子,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丰收成果。”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文化村长”岂梦炜说。
“乡土剧团”“百姓戏班”……柳树川村依托百年村史馆、农民艺术馆、文化广场,群众绘画、根雕、广场舞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聚焦乡愁文化,塑造文化品牌,2020年荣获“兴安盟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22年荣获“自治区文明村镇”称号,2024年被列为“千万工程”新型乡村文化示范村。如今,柳树川村正努力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发展目标迈进。(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强 通讯员 贺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