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为生活添彩  给幸福加码

  为生活添彩  给幸福加码

  ——乌兰浩特市群众文化活动综述

  形成品牌,做出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是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群众文化不变的主题。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村长”进乡村、“鸿雁传书”到乡村、“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大家一起唱”广场文化品牌打造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本土群众文化品牌。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北疆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起各民族群众水乳交融、展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有抓手、有阵地,城乡跃动新主题

  “之前看了观影指南,特意带着孩子来看,让孩子能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刚看过电影的市民郭颖说。2024年以来,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的光影铸同心·公益电影放映站选取了一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免费为群众放映。

  城市可以看电影,乡村可以看演出。在葛根庙镇白音哈达嘎查村民陈连锁家的小院里,“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汇演正在进行。理论宣讲、独唱、四胡齐奏、歌伴舞、好来宝……十余个节目轮番上演,鼓掌声、叫好声不断。

  群艺大舞台,群众唱主角。在乌兰浩特市,夜间文体活动同样精彩。今年7月,“一起去夜嗨,迎‘篮’而上”——乌兰浩特市首届“3V3”街头篮球联赛火热开赛,不仅挖掘了夜间消费潜力,更是推动文旅体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乌兰浩特市还依托“大家一起唱”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开展经典歌曲演唱会150场。2024年,为了向各族群众更精准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乌兰浩特市文化馆“欣馨燃”专家们还通过开展服务基层行动,实现服务常态化、全面化、科学化。

  有看台、有舞台,家门口畅享新生活

  暑假期间,太本站镇曙光村李天颂小朋友在“微心愿”征集卡上端端正正写好名字,向村宣传委员秦晓光分享她的阅读心愿:“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读书故事,我也想读故事中那些中外名著。”

  为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充分发挥好草原书屋文化阵地作用,2024年,乌兰浩特市通过开展“鸿雁传书 送学上门”活动,盘活草原书屋图书资源,提高图书流动率、利用率,常态化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开展主题阅读分享会等活动。

  “鸿雁传书”在乡村普及文化,“文化村长”则在乡村“种植”文化。

  在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村民们正跟着“文化村长”白颖学唱村歌《花香小镇》,悠扬的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一级四胡演奏员、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胡传承人、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文化村长”阿古拉则带动了越来越多喜爱文艺的村民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成为文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表演者。

  为推动乡村群众文化发展,让村民“精神共富”,2023年以来,乌兰浩特市选聘了一批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的文艺工作者担任“文化村长”,采取“点对点”的方式,深入嘎查村开展文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2022年以来,乌兰浩特市依托自治区优秀项目“幸福使者、舞进万家” 广场舞培训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广场舞培训330余期,受益人群4万余人次;注重培养乡村艺人,李艳芳、辛香春、李艳平等多位乡村广场舞骨干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文化示范户。

  有品牌、有主题,街头巷陌点赞新时代

  好听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音乐响起来……日前,在乌兰浩特市和平街红浦社区的广场上,“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活动“群众演唱会”欢乐开唱。

  年初以来,乌兰浩特市结合元旦、春节、端午等重要节庆节点,组织全市镇街、嘎查社区开展“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系列活动。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群众文化为人民,让群众做主角”的理念,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学起来,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12场次,吸引6.1万余人次参加。

  “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开在各镇街、嘎查村,是“群芳争艳”;而在城市的另一面,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内,“同心乐享”合唱团的歌声则是群众文化的“集中绽放”。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是乌兰浩特市弘扬北疆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也是各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舞台。“同心乐享”邻里合唱团北疆歌曲培训在这里进行,乌兰浩特市文化馆指导老师示范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乌兰浩特市将继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谱写专属于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之歌。(作者:梁子晶 李蕊)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