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储粮,仓廪充实。农业丰收不仅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丰饶成果,更在于如何妥善储存这些丰收的粮食,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入库。近年来,兴安农垦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方法,坚持增产与减损并重的原则,显著提升了粮食储存质量,为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传统收割”到“籽粒直收”
曾经,传统的粮食收割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容易因收割不及时或晾晒不当造成粮食损耗。如今,兴安农垦大力推广籽粒直收技术,让丰收的粮食能够更快捷、更安全地归仓。
“为了最大限度减损,近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籽粒直收的方式进行收割,不仅减少了摘穗、脱粒、运输、晾晒等工序,还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粮食在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我场今年种植了5万亩玉米,均使用籽粒直收的方式进行收割,收割完直接运到粮库烘干、入库,保障了粮食安全。”吐列毛杜农场副场长陈宏表示,采用玉米籽粒直收技术,不仅能做到秸秆还田、保护土地,更能有效应对不良天气,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玉米损失及霉变等,粮食损耗率降低了5%,经济效益增长了8%,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减少存储方面的损失,吐列毛杜农场还将农业机械化、智慧化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管理区内的6个大型粮仓进行了升级改造,粮仓内全部安装专用空调,能够实现电脑控温,达到储存标准,提升保质保鲜水平,确保了粮食减损。
籽粒直收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离不开兴安农垦对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投入。现如今,兴安农垦拥有玉米籽粒型收获机61台,今年采用籽粒直收的方式进行收割的玉米面积超过23万亩,减少玉米损失约1000万元。
从“地趴粮”到“栈起来”
“玉米上楼,卖粮不愁”,这是职工群众常说的顺口溜。过去由于储粮条件有限,很多职工群众把玉米堆放在地上,俗称“地趴粮”。简陋的储粮条件容易受到雨雪、鼠害等影响,导致粮食损失严重。“农场给我们发的这个储粮‘神器’,让粮食不容易生虫发霉,减少了粮食损耗,相当于增产增收了。”兴安农垦杜尔基农场第三生产队职工王士福说。王士福今年种植了100余亩玉米,亩产超过1200斤,使用储粮栈子进行存储,减少了粮食的损失,预计能增收4000元。现如今,兴安农垦越来越多的职工正逐步转变储粮观念,选择将玉米等粮食存放在“储粮栈子”中,这一简单的变化既让职工群众实现了降耗增产增收,又能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集团公司为我场免费发放了储粮栈子,有了它,能够最大程度解决职工群众储粮难题。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广储粮栈子,让职工群众通过科学储粮实现增收。”杜尔基农场经济发展办负责人冀明山说。
兴安农垦按照“离地通风、防鼠防潮、成本可控”原则,让趴在地上的粮食“站起来”。截至目前,兴安农垦10个农牧场已建设1.8万个储粮装具,每个约5立方米,预计可储粮4.5万吨。按照今年的建设计划,全部完成后能储存12.5万亩耕地产出的玉米,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6%。
从“分散储粮”到“集中储粮”
“粮食放在场部的农机停放场里,不仅能够达到晾晒、减损目的,还稳妥。”呼和马场第一生产队职工白云峰笑着说,因为使用集中储存的方法,玉米的损耗减少了,还能卖上好价钱。白云峰所说的农机停放场,是呼和马场停放农用机械的公有场地。为更好地方便职工群众存储粮食,呼和马场投入30万元将农机停放场的地面进行硬化,方便职工群众存放粮食。据悉,该场地能够同时容纳5000立方米的粮食存储。
为进一步推进科学储粮减损,呼和马场结合实际情况,将合适的小广场、集体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用地等公共平整场地,以连队为单位,建立简约统一的晾晒场,为职工储存粮食提供了方便,减少储存环节的损失。
截至目前,兴安农垦已完成清理小广场、硬化地面约11万平方米,预计能存储15.15万亩耕地产出的玉米,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9%。
做好科学储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户节粮减损、保产增收有着重要作用。“今年,全系统共种植玉米80.03万亩,预计产量34万吨,实现科学储粮29万吨,增收约2600万元。兴安农垦将始终秉持‘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积极推广传统储粮模式向新型储粮模式转变,帮助职工群众节粮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守护职工群众粮仓作出应有贡献。”兴安农垦经济发展办负责人阿图说。(作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