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绿水青山踏歌行——岭上风光正好】突泉县稳步推进“千万工程”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千万工程”不仅是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惠民工程,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富工程。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持续开展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从村庄的环境整治到设施农业的发展,再到庭院经济的推广,突泉县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目标,向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不断迈进。

  近日,在突泉县六户镇和胜村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设施农业大棚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笔者看到,主体框架施工已经完成。据了解,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设施农业大棚建设项目投入资金700万元,用于新建暖棚15栋及相关附属设施。

和胜村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设施农业大棚建设项目

  “大棚建成后,由村集体自主经营种植食用菌,产生收益后,3%用于扶贫产业后续分红,剩余部分归村集体所有。同时,自主经营也能带动村民就近就业,预计可带动150余人次。”六户镇和胜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坤介绍说。

  和胜村榛药示范园项目总投资50万元,占地面积157亩。现园内已种植达维、玉坠等品种榛子1.7万棵,同时在林下间作黄芩、防风、桔梗等多年生中药材,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突泉县围绕20个重点村,投资9300万元,实施项目55个,分别建成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林果经济等主导产业引领村。

  每年的盛夏时节,走进六户镇永繁村村民赵红云家庭院,榛子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树下的中药材也是生机盎然。

永繁村庭院种植榛子

  永繁村向庭院要效益,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万元,鼓励群众发展榛子、药材、食用菌种植,修缮庭院设施、农业设施,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永繁村实施人畜分离工程,新建标准化羊舍3栋,建设饲料库1座,牛羊出村集中科学饲养,村集体年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突泉县还投资1349万元,推进果树经济林配套灌溉等附属设施、农田及林地改造建设项目,覆盖福兴村、永繁村、靠山村等8个村。其中,永繁村实施的低产林改造项目,对现有无木林地、低产林地1083亩进行补植修复、改造提升,推动“榛子+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利用低水高调设施进行浇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永繁村林下草药种植基地

  2024年,突泉县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和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五园”共建理念,在东杜尔基镇、永安镇、六户镇3个重点乡镇规划项目,同步覆盖全县9个乡镇20个重点村,点线结合、串珠成链,总投资3.35亿元,实施项目77个,建设“一带两区三示范”乡村振兴突泉样板。

  目前,突泉县突泉镇东录村小流域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据了解,该项目包含山洪沟治理、双侧护坡、过水路面、河道清淤疏浚以及村内道路硬化路面。项目总投资225万元,项目实施后,带动东录村近20余名群众就业。

  近年来,突泉县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坚持“以工促就业、以赈济民生”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实现了赈济与振兴同频共振。

  “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除小流域治理项目之外,还包括道路硬化和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共计750万元,预计可带动务工群众120余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80万元以上。”突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股工作人员刘元昊说。

  当下,突泉县77个“千万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投资2.9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作者:曾令刚)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