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扑面而来。这里农、林、牧三区特色文化相互交织,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处,共同描绘出一幅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明水河镇党委副书记王宏达介绍道:“我们镇位于三区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了最大化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启动了‘雁阵计划’,促进各族群众间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
在“雁阵计划”的引领下,一批批杰出的“头雁”和“鸿雁”人才崭露头角。明水河镇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涵盖文化旅游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等多个领域,成功培养出了65位乡土人才。
与此同时,明水河镇还通过成立阿尔山市众人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等举措,为贫困户提供了入股分红和委托经营的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益。这家公司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直接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明水河镇还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今年,“大地欢歌助兴西口”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季活动在明水河镇西口村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的14所院校、18个团队参与。他们带来了10件公共艺术作品、7幅墙绘,并拍摄制作了一部旅游宣传片。此外,还开设了14个院校抖音号,累计进行了211场直播,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明水河镇各族群众的互嵌式发展。中国美术学院还在西口村设立了驻阿尔山教学实践基地,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除了文化艺术上的交流,明水河镇在经济发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建设特色民宿、“寄养牛”模式等创新方式,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村民张富林是“寄养牛”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我选择将自家的牛寄养在村集体,这种方式既减轻了我的养殖压力,又提高了我的经济收入。”另外,当地合作社把深加工的蕨菜和山韭菜花作为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出口量逐年增长。合作社负责人赵强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每年至少带动300多户家庭增收。这一切成果都是各族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明水河镇不仅增强了地方文化的活力,还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经济快速发展的典范。(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伊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