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美丽乡村

【新春走基层】“乡村春晚”演绎幸福生活

  “太阳出来满山红,党的路线我们方向明,前进奋斗新征程,乡村振兴咱们立新功。”近日,在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各村文艺队的队员们正聚在一起排练乡镇春晚,拉二胡、唱三句半、演二人转、进行歌曲独唱。排练的节目精彩纷呈,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孝敬父母、和睦家庭的传统美德融入到节目中,既唱出了对新春的美好向往,又唱出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截至目前,我们10个村准备了几十个节目。节目大部分是自编自演,传统与现代结合,包括地方小戏、红歌、流行歌曲和一些舞蹈类的节目。”太平乡文艺站刘瑞宇说。

  “我是五三人,我致富传帮带,一香一品美庭院,蒜香满园来……”一曲《五三人》将排练带入了高潮。“这首《五三人》是五三村驻村第一书记,为五三村量身打造的一首村歌,深受五三村村民喜爱。我们要把这首歌带上乡镇‘村’晚,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的魅力。”五三村文艺队队员包凤英激动地说。

  记者在彩排现场了解到,“村”晚演出文艺队的队员都是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演出,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36岁,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精神十足、热情自信,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我们都是庄稼人,现在到了花甲之年,闲暇时间也多了,就选择了加入乡村乌兰牧骑,利用闲暇时间排练和演出节目,娱乐了自己也给乡亲们带来了欢乐。”太平乡大青山村村民段凤芝笑着说。

  近年来,突泉县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注重扶持培育农村人才队伍,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进村”,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该县扩大公共文化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等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台,常态化开展文艺表演、家风传承、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乡村每个角落。目前,突泉县共有100余支文艺队、演出队,以广场舞、歌曲、小品为载体,以乡村生活为创作内容,以宣传当前农村文化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乡亲带去丰富多彩的表演,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通讯员  王昊宇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