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科右前旗:小村庄有了“艺术官”

  早春的兴安盟科右前旗乡间,阡陌众横,缕缕炊烟如层层薄雾覆盖山岭田野,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在科右前旗索伦镇联丰嘎查,“村晚”的余韵尚在,“民星璀璨、民乐相伴”的幸福荡漾在每一位村民心间。联丰嘎查文化村长薛明武特别高兴,一年多的工作不仅“开花结果”,还深受村民欢迎。

  “咱们这最受欢迎的就是‘艺术官’,咱们跟着他学习、排练、演出,那别提多高兴了。”以往,联丰嘎查村民康淑清的冬闲时间都是围在麻将桌旁“摸两把”。2023年,在薛明武的带动下,她离开了麻将桌,转到文化活动室跳舞唱歌。“活动完,大家还能聊聊天,交流一下挣钱经验,日子可舒坦了。”康淑清笑着说。

排练现场喜乐氛围满满

  村民把文化村长定义为“艺术官”,既亲切又形象。笔者了解到,让康淑清日子“舒坦”的主线是“产业+文化”。2017年,薛明武尝试种植野生药材,联丰嘎查90%的农户跟着薛明武种植苍术、赤芍等增收致富,全村药材产业收入超千万元。由此,薛明武还赢得了“屯不错”的美称。

  “俺们这些外村人也喜欢他,因为这个才跟着他种了药材。”相距3公里的岗根套海嘎查村民高影,因为喜欢薛明武的诗而选择跟他一起种植药材。辛崇明、张秀明、赵海宾等村里村外的10多名村民也都因文化结缘而种起了药材。

  文化是一条线,能聚拢人。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这个具有百年农耕发展历史的小乡村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乡村文艺”。这个只有1300余人的小乡村70%以上的人都各怀“绝技”,会画画的杨广志、能写书法的曲成春、制作根雕的单文刚、出口成诗的张福山、能歌善舞的常玉梅、弹得一手好琴的张国春……

科尔沁镇柳树川村文化村长上台表演

  “这个村的文艺底蕴深厚,我来到这只是做了锦上添花的事儿。”柳树川村文化村长岂梦炜轻描淡写地说着一年来的“履职”工作。

  “村里有歌舞队、诗词协会、杨柳青诗社,这些都是在文化村长的助力下办起来的。”柳树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占军说,文化村长到村履职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活动组织了30余场,90%以上的村民都曾到场学习或参与其中。同时,还邀请乌兰牧骑专业舞蹈教师教村民跳舞,与盟旗级各书协、作协和诗词学会开展共建活动,和村民交流书法经验,村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幸福感增强,闲不住的村民把文化生活看得越来越重要,村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受众,他们正在成为文艺活动的主体。

科右前旗书法家协会“万副春联万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额尔格图镇六合嘎查

  “千人千面”,乡村更是不尽相同。在本土孕育的特色文化,更易成为百姓的精神寄托。对于科右前旗桃合木苏木好力保嘎查土生土长的香宝来说,当好这个文化村长责任重大。

  “咱牧民需要啥文化村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左邻右舍,许多都不理解,直至在香宝的带动下完成了许多“第一次”后,问号才变成了一个个惊叹号。

  好力保嘎查地处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得天独厚的草原旅游发展优势让嘎查经济发展分得一杯羹。

  牧民长河第一次在游客面前张口唱民族歌曲《下马酒》时脸憋得通红,但在文化村长香宝的鼓励下,越唱越大胆,歌声越来越洪亮。这一唱就搂不住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只要到嘎查“一壶奶茶”旅游景点,都会听到他带着草原味道的歌声。

阿力得尔苏木好田嘎查举办“村晚”,共绘乡村新景

  长河的经历是好力保嘎查发展旅游业中每一位牧民都曾经历过的。牧民宝音毕力格牵着自家马匹在“一壶奶茶”旅游景点赚外快时,总是默默站在景点最边处,“抢”不上生意,香宝便在接待游客的同时照顾他的生意。不仅如此,香宝还将“马文化+旅游”小故事讲给宝音毕力格听,慢慢地,宝音毕力格也能大胆地将小故事转述给游客,和游客谈蒙古马、谈牧家变化,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体验时,还了解了很多草原文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文化引领文旅融合,丰富这里的文化精神内涵。”自从当上“村长”,香宝全身心投入这个新角色,小到嘎查的文化栏设计,大到嘎查未来的五年规划,文化村长都要参与其中,与嘎查“两委”成员一起“把把脉”。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引导更多文艺活动进乡村,在香宝的带领和引导下,牧民逐步从文艺看客变成了舞台的主角,视野开阔了,思路打开了,艺术氛围浓厚了,好力保嘎查定制的“美好幸福生活计划”正在一一兑现。

额尔格图镇六合嘎查活动热闹开场

  科右前旗是由蒙、汉、满、高山、朝鲜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随着“文化村长”的到来,他们厘定群众需求、社会资源和服务项目,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累计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6万人次。

  嘎查村文化“有人管、有人演、有人帮”,农牧民从“学文化”到“用文化”,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播撒,滋养着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助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科右前旗百姓“口袋鼓”“精神富”的乡村文化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作者:时秀霞)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