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村,有一位名叫张忠鑫的退役老兵。他以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毅力,在农业养殖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1990年3月,张忠鑫应征入伍,服役期间多次获得部队嘉奖。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3年,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他不得不告别军旅生涯回到家乡。返乡初期,面对未知的未来,张忠鑫也曾感到迷茫,但他深知,“等靠要”不是军人应有的作风。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从最初的打工起步,张忠鑫经历了卖蔬菜水果、手机零售及市场营销等多个行业,逐渐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和第一桶金。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城市居民对家乡的大米有着很高的评价,让他萌生了种植高品质水稻的想法。2006年,张忠鑫与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立了东盛稻田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尽管成立初期面临诸多质疑,但张忠鑫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思维,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创业的路上有太多艰难,但正是在部队的磨练,使我具备了永不服输的精神。”张忠鑫如是说。为了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他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15年至2018年间,张忠鑫参加了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系统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引入科技团队实地指导,潜心研究稻田综合养鱼蟹技术,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经验和资源。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仅实现了绿色种养殖一体化,还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稻田摸鱼大赛、抓蟹大赛、乡村民宿为一体的稻田综合养殖生态园。
张忠鑫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2023年,在兴安盟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兴安盟老兵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万亩“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吸纳更多村民就业。同年,他还带队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兴安盟大米的知名度。特别是在广西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产品交易会上,现场签订了2万吨大米订购框架协议,金额达1.4亿元,为合作社打开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张忠鑫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累计捐款15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支持教育发展,推动本村养殖业进步。他创建的合作社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200余人的规模,成为自治区首家以军创企业名义入驻农牧厅农畜产品展示中心的企业。
“接过担子,就要做出样子。”张忠鑫常常这样激励自己。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时刻牢记军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人民的理念,致力于带领乡亲共同富裕,建设美丽家乡。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先后获得了中国创翼大赛(兴安盟赛区)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创业荣誉店等多项荣誉。而对他来说,最值得骄傲的是看到一车车满载村民希望的大米运往更广阔的市场。
张忠鑫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誓言。(作者:邓民钦 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