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亏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忙,这1万块钱可算是要回来了,太感谢啦!”近日,提起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帮自己讨薪维权的事儿,新城街道联军村村民李某满心感激。
原来,李某曾在乌兰浩特市王某经营的小酒馆工作,王某资金周转出问题后,拖欠李某1万元工资。李某多次索要,王某找各种借口推脱,无奈之下,李某来到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由于李某是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迅速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他的案件,快速审查相关情况,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办理此案。如今,案件已审理终结,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王某立即给付原告李某劳务费1万元。

劳动权益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是保障劳动者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春节期间,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亮出优化援助流程、聚集各方力量、开展针对普法“组合拳”,切实维护农牧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优化援助流程方面,对于农牧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绿色通道”可谓便捷高效,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一气呵成;对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案件,实行经济困难免核查机制,大大简化了程序;深入实施“全域通办”服务模式,落实首接责任制、容缺受理制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实现受援人满意率100%。截至目前,全市已受理7件农牧民工讨薪维权案件,受援农牧民工达12人次,涉案金额超20万元。
不久前,乌兰浩特市某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支撑,解散员工时拖欠张某等24名工人5万余元工资。工人们心急如焚,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组织乌兰浩特市人社局、司法局、法院、公安局等多部门进行联合调解,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约定拖欠的工资按期分月结清,纠纷圆满解决。

为聚集各方力量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对接法院、人社局、工会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合力推进“援调诉裁”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能作用,通过协商、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就地化解纠纷。
此外,乌兰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还抓住岁末年初务工、返乡高峰期,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建筑工地、零工市场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累计发放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等资料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0人次;并实施“法治体检进企业”专项行动,为2家重点用工单位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从源头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