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大海最遥远的草原上“赶海”,是一种什么体验?曾难以想象的场景,如今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却变为现实。绿色的草原上“涌起”蔚蓝的海洋,这里竟然产出了口感鲜美、品质上乘的海鲜。
带着好奇,3月20日,记者走进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陆基海鲜养殖基地。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咸鲜气息扑面而来,19个养殖池内碧波荡漾,石斑鱼优雅游弋,南美白对虾在人造涌浪中欢快跃动,仿佛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海洋世界。

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陆基海鲜养殖基地成立于2024年深秋,采用国企与民企合作的共赢模式。科右前旗大农投公司负责提供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山东莱州金生水环保科技公司提供循环水设备和管理技术支持,青岛中为渔业则负责种苗供应与市场营销。三方携手,共同在这片绿色草原上打造出一片蓝色海洋。
“你看这水质,比天然海水还要‘讲究’!”青岛中为渔业养殖团队总经理王新华站在养殖池边,手指轻点水面,激起一圈涟漪。作为拥有20年养殖经验的“老把式”,他对眼前的人工海水充满自豪:“我们调配的海水不仅各项指标与天然海水一致,更通过24小时16次循环换水,确保水质始终保持鲜活状态。”养殖车间顶部的空气能蓄热系统如同隐形的守护者,无论草原寒冬酷暑,都能将室温恒定在28℃,为海洋生物营造四季如春的理想家园。


在这里,数字与奇迹交织:一立方水体可养虾55斤,一个养殖池年产出1200斤鲜虾,四季轮作带来6万元-8万元收益;石斑鱼养殖更显“含金量”,单池年产量2000斤,市场价轻松突破17万元。目前,基地已成功培育老虎斑、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7大品种。一期项目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二期扩建后,养殖水体将扩容30余倍,200余个池子预计年产值飙升至4900万元,堪称草原上的“蓝色聚宝盆”。
“我们不仅养出了海鲜,更养出了生态与民生的双赢。”科右前旗大农投公司董事会成员慕静宇告诉记者,正是科右前旗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水资源,吸引了青岛中为渔业和山东莱州金生水环保科技公司前来合作。目前,一期项目已带动100余人就业,二期项目更将创造200余个岗位。

如今,这个草原深处的“海洋牧场”已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尽管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周边海鲜批发市场的客商和村民已将这些海鲜抢购一空。“我们将填补本地海鲜养殖的空白,让更多市民品尝到优质的海鲜。欢迎大家来到科右前旗‘赶海’!”慕静宇满怀期待地说。(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烨琳 韩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