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鸟巢里的是不是那对东方白鹳‘夫妇’?”
春回大地,候鸟北归,再度唤醒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盎然生机。近日,兴安盟扎赉特旗公安局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辅警郑亚非在巡查时,透过望远镜,欣喜地捕捉到“老朋友”东方白鹳的身影。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廊道,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泡泽连片、水草丰茂,是大鸨、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觅食天堂与栖息繁衍之地,素有“中国大鸨之乡”和“百鸟天堂”的美誉。
2024年,兴安盟首个生态警务联勤站在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揭牌成立。该局通过“晨练式”足迹巡逻、“24小时”生态智治平台全域监控以及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生态治理体系,不仅提升了区域间警务协作的效率,更在保护区内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今天天气晴朗,用无人机再巡一遍。”不久前,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局长金亮带队,对保护区内的候鸟栖息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将“地面网格”与“空中网格”相叠加,先期分析保护区十年来春季候鸟迁徙记录,深入研究迁徙规律,确定了4个重要栖息地。通过优化巡逻线路,每日进行不间断巡查、远程监控、在线监测、智能识别,从而发现异常情况,精准锁定坐标,方便警力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实现了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巡查全覆盖,形成了“空地联动”的高效护鸟机制。

近年来,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回归的东方白鹳建造了人工巢穴,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的民辅警积极参与其中。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加上生态卫士搭建的“毛坯房”,吸引了众多“新房主”——东方白鹳,它们衔泥啄草,用心“装修”自己的新家。保护区周边的群众也积极加入人工巢穴的保护工作,心系着鸟儿的“安居工程”。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候鸟的种类逐年增多,大鸨、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扩大。”金亮感慨道。
随着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参与到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如今,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8种候鸟中,有大鸨、白鹤、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有白琵鹭、白额雁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4种。从“天上的客人”变为“落地的家人”,在这片承载着生态文明使命的土地上,警蓝与绿野交相辉映,每声鸟鸣都是生态答卷,每片羽翼皆为绿色勋章。(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刁博禹 通讯员 赵春泽 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