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方向。作为内蒙古农牧业大盟,兴安盟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锚定建设农牧业强盟目标,通过“强产业、深改革、优环境”三向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聚焦强产业提效能,夯实农牧业现代化根基。兴安盟以建设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为牵引,统筹推进“地、水、种”基础建设和“粮、肉、奶”产能提升,今年将建成150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量保持在1300万头只左右;实施一批延链强链的加工企业和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玉米、大米、牛肉、羊肉等主导产业,推动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56%。深入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工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体系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今年,兴安盟将系统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运用“三变改革”盘活农村牧区资源资产,全盟计划建设“三变”改革示范村100个。创新草原补奖“见效发钱”机制破解草原过牧问题。强化科技“突围”战略,依托大豆ARC院士试验站和蒙东黑土地保护研究中心、盐碱地治理研究中心,聚焦生物育种、羊草制种、黑土地保护、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强化科技攻关,加大农牧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优化人居环境,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兴安盟将继续精心谋划实施“千万工程”项目,巩固提升大乌兰浩特环线建设成效,在其他4个旗县市建设重点示范乡村,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创新“庭院经济+设施农业”发展模式,今年计划新建棚舍2000亩,改造利用棚舍200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瓜果蔬菜年产达35万吨。大力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通过“群众教育+”模式培育文明乡风,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律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