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广核“核铸未来”科普互动巡展在兴安盟科技馆正式启动。来自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有序进入科技展馆参与沉浸式科普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感受科技魅力,探索能源科学奥秘。


活动现场,《流水的力量》科普课堂为学生们徐徐展开。老师通过大屏幕现场展示潺潺流水、波澜壮阔的画面,引导学生们看图猜成语。“水滴石穿”“水到渠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为深化学生对水能转化原理的理解,课堂设置了水枪动力实验环节。当特制水枪喷射水流推动目标小车缓缓前进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在科普实验手工制作环节,学生们分组完成新型水轮车模型组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水缓缓地倒入水轮车模型水位管内,只见清澈的水流顺着管道缓缓流下,冲击着水轮车的叶片,一圈又一圈地旋转着。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学生们明白了水位高低、流量大小、冲击位置等变量对能量转化的影响。

“原来水能有这么多种能量形式。我以后一定要多学习、多探索,去发现更多的奥秘!”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四年级学生包赫轩在完成实验后表示,这次实践激发了他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科技馆二楼展区也变身了“科学探索乐园”,“原子探秘所”“核能问答冲冲冲”等十一个互动展位同步开放。学生们从 “选址大闯关” 开始,学习如何评估地质水文条件建设核电站。在 “旋转发电站”,学生们亲手制作迷你风机叶片,体验风力发电的乐趣,探索不同能源的奥秘,破解能源密码。


在 “原子探秘所”,学生们用中子触发虚拟核裂变,深入微观世界,了解核能产生的神奇原理。在“光伏动力坊”,学生们根据说明书,小心翼翼地组装着每一个部件,屏息凝神地搭建了一辆辆太阳能小车模型;在“辐射大比拼”区域,学生们手持扫描枪检测物品辐射值,科学认知在数据跳动中悄然生长。展区特设的科普展板与互动装置形成知识闭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核能原理、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知识。


据了解,本次巡展将持续至4月7日,通过模型展示、科学实验等多元形式,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原理,为他们的科学启蒙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核铸未来’科普互动巡展,是中广核落实国家战略、践行央企担当的具体实践。通过‘展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创新模式,搭建科普与青少年成长的互动平台,为他们点燃科学的火种。”中广核(兴安盟)新能源有限公司发电计划部综合业务经理李慧颖表示,“作为能源央企,中广核始终将社会责任与科普事业深度融合,让绿色能源理念浸润兴安盟沃土,为地方长远发展注入智力动能,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链接:
核能发电原理、核电安全防护知识
核能发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其原理基于核裂变反应,即重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水,使其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清洁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等,以其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还有效降低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守护地球家园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在核电安全方面,核电站设有多重安全屏障。燃料芯块和包壳密封放射性物质,防止外泄;压力容器和一回路系统承受高压高温,确保核反应稳定;最外层的安全壳则能抵御外部冲击,保护核电站安全。这些严密的安全措施,共同构成了核电安全可靠运行的坚实防线。
中广核在新能源领域的贡献及社会责任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始终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能源领域,中广核不断拓展业务,从核电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均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风电领域,中广核与兴安盟委、行署深入合作,前瞻性地规划了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项目,并系统布局了“一园一校一地二场 ”发展战略。这是中广核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更是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道路上的重要探索。
同时,中广核在新能源项目开发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此外,中广核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不仅展现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实力,更彰显了其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