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性耕作让“耕地大熊猫”越来越“年轻”

  春风拂过兴安盟扎赉特旗,黝黑的土地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翻整过的田垄间,粉碎后的秸秆与黑土相融共生,在逐渐回暖的气温中加速腐解,为春耕孕育着新希望。这个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样本,正以科技之力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近日,该旗保护性耕作经验入选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应用典型案例,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施洒有机肥增加土地肥力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大熊猫”。扎赉特旗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9.5亿斤。“护好黑土地,端稳金饭碗”的理念已深深扎根。近年来,扎赉特旗以玉米为重点作物,因地制宜推广秸秆全量覆盖、部分覆盖、少量覆盖三种免少耕播种模式,通过用养结合实现地力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黑土地保护与粮食稳产双赢之路。

  走进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的田间,春耕序曲已然奏响。田垄旁整齐码放的农资、农机手调试设备的专注身影、农人俯身捻土测墒的细致动作,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以前春耕要清秸秆、翻地、起垄,现在直接在秸秆还田的地里播种,省工省力还增效。”阿尔本格勒镇阿尔本格勒嘎查种植大户周呼木吉勒边指挥作业边介绍。这位承包600亩地的“新农人”算起增收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节约整地成本40-60元,出苗率和产量双提升,综合效益立竿见影。

大型农机正在进行保护性耕作

  2024年,扎赉特旗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34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86%以上。科技创新让黑土地焕发新生:留茬固土防风蚀、碎秸还田增地力、深松轮作保墒情,配合浅埋滴灌、有机肥施用等技术集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04%。“秸秆就像给大地盖了层棉被,既锁住水分又滋养地力。”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一民形象的比喻道出技术精髓。

  在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长山村,种了20年地的周云成见证了黑土地的变迁。曾经因过度耕作导致的“破皮黄”现象让他揪心:“犁深点就翻出黄土,真怕把黑土糟蹋没了。”2020年起,在扎赉特旗农技部门指导下,他率先采用保护性耕作,如今不仅成立了拥有40多台套大型农机的农机合作社,更建成千亩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三年深松一次、施用有机菌剂、大豆玉米轮作,这些新技术让黑土越来越‘有劲’。”望着油黑的土壤,周云脸上写满欣慰。

保护性耕作地的玉米

  数字见证着变革的力量:自2020年以来,扎赉特旗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1072万亩次,项目区出苗率提升10%以上,亩均增产超60公斤。在24个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示范区引领下,105个农机合作社、3850台套免耕播种机及监测设备筑起现代化耕作体系。从“单打独斗”到170家新型经营主体联动,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黑土地上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沃野平畴起新绿,黑土生金续华章。行走在扎赉特旗田间地头,黝黑的土层在春光中舒展筋骨,粉碎的秸秆化作春泥,智能农机播撒希望。这场黑土地“保卫战”,正用科技的力量续写着“耕地大熊猫”保护新篇,为端牢中国饭碗筑牢根基。(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