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科右前旗:基层减负不减服务

  “现在的社区,跟以前比可不一样了!”作为一名 “老街道”,兴安盟科右前旗兴科社区党委书记李宇细数着社区近期发生的种种变化,“基层减负后,报表少了,力量和资源下沉,服务群众的时间多了。每个网格员都有可能成为社区的‘编外队伍’,党委的抓手多了,基层干部工作更有干劲了。”

社区幸福食堂

  这些变化,源自科右前旗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科右前旗大力推进政策制度集成创新,建立科右前旗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细化工作清单,明确保留依法履职事项、协助工作事项等,将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与基层减负、强基固本等工作有机贯通、一体推进,“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充分激发干部实干担当的强劲动能。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准入制度  破解基层难题

  科右前旗的社区准入制度经过了深入调研和精心筹备。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科右前旗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办公室、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印发了《科右前旗嘎查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试行)》,明确了社区工作事项的准入标准、程序和责任主体。同时,建立了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社区工作事项进行梳理和调整,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为社区老人体检

  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下,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更加明晰,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以前各种报表纷至沓来,开学季还得给新入学的学生开具证明。制度制定后经与教育局沟通协调,这项工作不再由社区承担了,我们松了口气,再也不用担心证明出错耽误孩子入学。”科尔沁社区工作人员洪伟娜聊起基层减负后的变化,对工作充满了干劲。“基层减负后,明确了职责边界和工作清单,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服务。”洪伟娜说。

  刚一上班,洪伟娜就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今天我要上门为辖区内高龄老人进行认证服务,确保他们能够按时领取相关补贴。”说着,她便给林园小区高龄老人李树林的家属打电话。为减轻老人及其家属的负担,洪伟娜提前电话沟通、预约时间,逐户上门为高龄老人进行认证。

入户核实常住人口信息

  在认证过程中,她耐心细致地与高龄老人交流,仔细核对身份信息,协助他们完成拍照、登记等认证程序。“真是太感谢你了,专门跑一趟给我认证,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李树林老人感激地说。

  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得以清理,一些与社区核心职责无关且缺乏政策法规依据的工作不再要求社区承担,社区工作者得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

惠民政策解读

  今年,科右前旗通过对所辖社区工作的全面梳理与评估,确定了社区工作事项准入的合理比例。承接依法履职工作事项45-50项,准入事项具体分为政治组织类、自我管理类、自我教育类、自我服务类四大类;协办事项18-20项,协助事项细分为经济类、社会类、生态类。这种细化的工作准入制度建设,把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社区工作的活力与创造力,有力推动社区治理向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多元共治  汇聚治理力量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科右前旗建立了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鼓励社区工作者、居民、乡贤、楼栋长、单元长、党员志愿者等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社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工作事项调整建议,全面激活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科右前旗通过制定《科右前旗嘎查村(社区)事务准入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试行)》,要求各地各部门将属于自身的权责事项派交嘎查村(社区)承担时,要统一进行审核管理,明确规定“入”的标准、“申”的流程、“批”的权限,坚决防止行业部门、属地随意转嫁责任。

多元治理

  “‘与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这条必须保留。目前社区缺少残疾人通道,确实存在不便。”“还有这条,‘与有关部门、单位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并在职责范围内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里虽然有儿童玩耍区,但安全措施仍需加强。”在准入事项的调整过程中,碧桂园社区邀请社区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参与到准入决策中,大家踊跃发言,提出对社区准入事项调整的建议。

  “大家放心,今天提出的要求与建议我们都会积极采纳,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碧桂园社区负责人康健说。经过认真研判,碧桂园社区履职事项清单从51项精简到47项,协助事项清单从20项减少到18项。这一创新做法让群众满意,也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信心,使得各项决策更贴合社区整体利益,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优化服务  共筑幸福家园

  科右前旗7个城市社区居住着7.9万名居民,而社区工作者仅有100名,仅靠社区工作者难以有效治理社区。因此,破解人力不足难题是关键所在。科右前旗充分发挥辖区在职党员集聚的优势,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推行“四级联动、八方联席”社区多元协商共治主题联席会议机制,对居民反映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整理、收集与上报,构建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的治理新格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明确社区职责边界,细化履职清单,基层减负才能真正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科右前旗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工作者张倩玉切实感受到工作负担大幅减轻。她感慨地说:“少做表多办事,原来需要报送的21项工作台账精简为8项,让社区工作者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上。”

札萨克图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送水

  社区准入制度的实施,不仅为社区工作人员减负提供了坚实保障,还为居民带来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如今,居民业务办理由线下转为线上,实现“一张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办”。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社区还专门安排送证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

  “原来需要人工填写和整理的平安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台账,现在均可通过电子版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报表生成。精简后的台账报表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重点性,社区工作者只需聚焦关键数据和信息,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均能得到提高。”宇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闯佳华说。

  牌子少了,负担轻了,效果好了。如今,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深入各小区,与群众密切相处。基层干部这匹“小马”无需再拉“大车”,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科右前旗将持续聚焦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通过推行社区 “减负增效”,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集中于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完善治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居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者:于舰勐   梁清)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