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三年培养100人!兴安盟打造高考命题“特种部队”

  为精准把握新高考改革方向,提升高中教师学科素养与备考指导能力,兴安盟教育局主办,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全盟普通高中九大学科命题能力提升培训于近日结束。

  此次培训采用“理论+实战”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沈阳、兴安盟两地72名优秀教研员与一线骨干教师深度参与。

老师们进行小组讨论

  培训构建“高校+教研院+名校+本土”四维联动机制,沈阳专家导师团与兴安盟教师按学科精准混合编组,组成命题共同体。采用“理论研修+实操演练+迭代优化”三维培养模式,精心设置“政策解读、素养落地、命题实操、审题打磨、反思提升”五大模块。在沈阳专家悉心指导下,参训教师历经“选题规划、框架搭建、题目设计、交叉互审、数据模拟、专家会诊、终稿定型”七大流程,成功研磨出9套高质量学科模拟试卷。这9套试卷已入盟级教学资源库,将在兴安盟18所普通高中联测,同时开启命题质量跟踪评估,为教学提供精准数据。

老师们研究试题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沈阳专家的讲解让我‘吃透’了新高考命题方向,备课和教学都更高效。”乌兰浩特第二中学陈萨仁高娃老师说,以前备课查资料耗时长,如今用命题思维倒推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更精准。

  此次培训“输血”与“造血”并重,将沈阳命题经验本土化改造,实现命题团队能力提升,在推动高考改革与备考策略优化上成效显著。近期,兴安盟教育局将启动“命题能力提升工程”,把首批36名参培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纳入盟级命题人才库。未来3年将通过“双导师制”,重点培养100名本土命题能手,搭建覆盖全盟的学科命题人才网。此外,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常态化命题研究小组,实行“任务包干制”,要求每个小组每年研制2套高质量模拟试卷;实施“1+10”联培计划,每个小组带动培养10名种子教师。3年后,使教学实践与命题研究深度融合,为新高考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一婧  通讯员  马秀敏)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