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智慧守护”候鸟迁徙季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广袤的119,587公顷土地,宛如一颗生态明珠,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区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多达37处,这些湖泊犹如散落的明珠,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来源,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和繁衍。 

晨曦中的湿地候鸟

  为更好地守护这片候鸟的家园,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体系。

  在硬件设施方面,保护区安装了32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犹如一双双敏锐的眼睛,覆盖了保护区4/5的面积。特别是针对生态系统的核心区,通过云台技术的应用,保护区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动态地观察辖区内的各种情况。无论是候鸟的栖息状态,还是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都能尽收眼底。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随时调取、回放过往影像,为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中心屏幕观察保护区候鸟迁徙情况

通过保护区监控移动端观察鸟类状态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对候鸟的实时追踪和监测,保护区还为鸟类佩戴了卫星定位跟踪器。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监测鸟类的迁徙动态,还可以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地分析候鸟的迁徙路径、生活习性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工作人员通过卫星追踪器移动端监测候鸟迁徙路线

  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多珍稀鸟类的繁衍情况备受关注。其中,东方白鹳的繁衍尤为引人注目。保护区为东方白鹳筑造人工巢穴17个,其中有9个巢穴已有东方白鹳栖息。2024年,这些东方白鹳表现出了强大的繁殖能力,成功孵化并产出的幼鸟数量达到了25只。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候鸟繁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东方白鹳在人工巢穴“安家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众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鸟类的家园。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多达1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也有46种。像优雅的白鹤、洁白的白头鹤、可爱的白枕鹤、灰色的灰鹤、艳丽的丹顶鹤以及别具特色的蓑羽鹤等,都在这里找到了适宜的迁徙驿站。这些珍稀鸟类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天鹅

豆雁

苍鹭

白秋沙鸭

白琵鹭

凤头鸊鷉

灰雁

翘鼻麻鸭

在湿地休憩的绿翅鸭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智慧守护”的方式,为候鸟迁徙和繁衍提供了坚实保障。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片候鸟的家园将更加美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毕力格  宝音德力格尔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