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儿大多是房挨着房、墙连着墙,邻里间既有睦邻友好,也难免有纠纷。近日,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新华村便上演了一则现代版乡村“六尺巷”的故事。
于雷和毕臣波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两家院子中间有道共用老墙。日前,毕家提议翻新年久失修的老墙,这本是好事,然两家却因边界问题起了争执。在村里,房子院子至关重要,毕家多占一块砖的地界,于家自然不答应。双方各执己见,这道墙的纠纷从村里闹到镇司法所。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王洪亮与兼任司法所所长的驻村第一书记彭国庆苦口婆心劝解,却收效甚微。

解铃还须系铃人。于雷的母亲李秀兰打扫房间时,看到“家和万事兴”的横幅,想到因一块砖的距离让两家失了往日和气,便决定让步,让毕家一块砖的距离。这一让触动了毕家,毕家便决定在界墙北段让出三尺距离。最终,老泥墙变成齐整的红砖墙。界墙南段于家让毕家“一块砖”,北段毕家沿着自家山墙折了两段直角,让出三尺的距离。
安徽桐城“六尺巷”旧址,张、吴两家后人所立牌坊分别刻着“礼让”“懿德流芳”。如今,新华村版“六尺巷”的故事传遍太本站镇,村民纷纷为于、毕两家点赞:“左右邻居就该这样,一让大家都不吃亏!”
这一争一让,使得一些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幸福基石,邻里和睦是乡村和谐发展保障的道理。倡导邻里和谐,让“和”文化扎根乡村,未来会有更多“六尺巷”故事上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文明力量。(作者: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