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六个行动·兴安答卷 节水行动绿家园】科右前旗:以“税”为笔  绘绿色发展蓝图

  春风送暖,归流河碧波荡漾。在这片北疆生态屏障的腹地,一场以“税”为笔的水资源管理改革,正勾勒着科右前旗的生态与经济发展新轨迹。

  创新管理模式  彰显税务智慧

  自水资源税改革全面落地以来,科右前旗税务局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管理矩阵。在计量端,配合水利部门推动前旗200余户水资源税纳税人安装智能水表,实现用水数据实时回传、外部门精准共享。目前,安装进度已达到80%以上;在征管端,建立农业灌溉、居民供水、特种行业分类管理模式,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根据取水许可证、核定取水量、用水户信息等与金税三期系统申报信息进行智能比对,从而精准识别风险。截至3月末,共筛查出水资源税错误申报数据60余条,涉及企业50余户;在服务端,组建“税企水”联动专班,开展“一企一策”辅导,重点监控大额企业用水情况,精准宣传水资源税相关政策。截至3月,点对点宣传已实现全旗水资源税纳税人100%覆盖。

  创新调节机制  激活发展动能

  改革打破“大锅水”思维,建立起“多用水多缴税、少用水有奖励”的市场化调节机制。通过税收杠杆原理,鼓励农业企业升级滴灌技术,推动企业向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预计节水效率达20%以上;通过引入官网漏损率新机制,鼓励城市供水公司通过维护管网节约税收成本。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安装智能计量水表,推动企业进行节水技术升级,引入更高效的水资源用水管理模式等,多措并举推动科右前旗节水发展。

  创新工作方式  深化共治格局

  持续提升与水利部门的数据共享效率,定期召开水资源税风险管理联席会议,积极分享传递归集监管信息,及时将税源纳入管理,多部门统筹梳理水资源税试点政策风险点,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间数据壁垒,建立绿色税收协作机制,推动水资源税从“以证控税”向“以数治税”的转型。

  科右前旗税务局水资源税改革,于管理创新处精准发力,在机制革新中激活动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政策效能的不断释放,定能凝聚起更强大的发展合力,让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奏响生态美、产业新的动人旋律。(作者:王琛)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