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调试、泡池注水、客房打扫,临近“五一”假期,备受瞩目的突泉县老头山森养综合体旅游项目建设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现在正在完善配套设施,综合体将在‘五一’正式与游客见面。我们还购置了10台观光车,可以从森养综合体直达老头山各个景点,让游客尽情领略老头山秀丽的自然风光。”突泉县老头山森养综合体负责人平诺说。

突泉县老头山森养综合体位于宝石镇,围绕老头山自然风光,打造“景区+住宿”融合发展模式,设有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元味森林美食苑、森汤SPA、森林音乐草坪、山石之声剧场。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登山望远,赏春日斜阳,还可以在这里了解老头山的地貌特征、水纹气候、鸟兽鱼虫,探索自然生态之美。
而在突泉县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沿路而建的标准化设施农业大棚内又是另一番别样风景:大棚内现代化培育设施一应俱全,草莓、葡萄、大樱桃、芦笋等多种果蔬生机勃勃。

在樱桃采摘大棚,晶莹绯红的樱桃挂满了枝头,绿叶掩映下,一颗颗樱桃娇艳欲滴,令人垂涎。游客穿梭在樱桃树下采摘品尝着新鲜的樱桃。“这的樱桃个头大、味道甜,我每年都来采摘。”游客王新宇赞不绝口地说。
近年来,突泉县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农文旅融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观光采摘和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形成四季都可采摘新鲜果蔬的新业态。截至目前,突泉县共有大棚5376座,反季节蔬菜年产量在5.8万吨左右。
随着天气变暖,不少游客驱车来到突泉县明星湖旅游度假区垂钓野炊。在这里,巨型钢构鲸鱼尾巴翘出地面,碧绿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数千只大雁、天鹅、赤麻鸭在湖面驻足栖息,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来自乌兰浩特市的游客黄洋洋和爸爸妈妈在明星湖边支起了帐篷。“我刚才看到了许多候鸟,还品尝了美味的野生鱼。‘五一’还要让爸爸妈妈带我来这里玩。”黄洋洋一脸兴奋地说。
明星湖旅游度假区位于突泉县东杜尔基镇明星村,景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渔耕资源、亲子休闲等特点,以明星湖生态为基底,利用现有稻田、香瓜等产业及水面资源,推进农业产业与美食美景、休闲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农旅双链的特色田园综合体。
脚下皆是美景,何须踏足远行。近年来,突泉县凭借其农业大县的县域优势,通过强化节庆品牌、夯实景区矩阵等策略,整合“一山两湖两园四馆一主题公园”的丰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县域旅游品牌。
在有着“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的老头山,赏春日云海、登巍峨高山,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在曙光、赛银花两大园区,采新鲜果蔬,四季品味甘甜,唱响突泉县农旅融合旅游“四季歌”;在老头山森养综合体,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与科技交融的独特魅力;在明星湖旅游度假区,野炊露营,坐看天际斜阳,实现“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在宝石湖旅游风景区,畅玩奇袭漂流、品尝部落美食,将古城千年历史底蕴尽收眼底;在突泉历史文化博物馆,从光影的变幻中了解辽金历史、领悟突泉发展历程、聆听典籍里的故事;在“醴泉故事 突泉手创”民俗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突泉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在突泉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了解突泉县红色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在老头山科普馆,了解生态知识,探索自然生态之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学习民族团结知识,丰富精神文化面貌。

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设施持续完善、用心做好游客服务保障……让游客满意而来、满意而游、满意而归。2024年,突泉县累计接待游客14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游客量、收入同比双增15%。
“今年,突泉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推动老头山森养综合体、明星湖旅游度假区和宝石湖旅游风景区三大景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突泉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苗苗表示,突泉县将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打造更多的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突泉县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雨格 通讯员 王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