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广以工代赈项目中,兴安盟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当“主角”,党建引领、效益带动、协调服务同步发力,大力激发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持续探索务实管用、规范有序、多方共赢的以工代赈工作模式和创新举措,推动以工代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在项目前期,由村“两委”发动、党员带头,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板凳会”以及本村微信群广播等方式对以往以工代赈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以工代赈的积极性。在案例宣传、政策宣讲的同时,全面做好当地劳动力数量、务工技能等情况摸排工作,坚持鱼渔双授、志智双扶,深入开展以工代训,由施工方专业技术人员和村内能工巧匠对参与以工代赈建设的村民进行技术“传帮带”,与此同时,建立村民互助小组,为长期就业、长久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在项目建设期间,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最大程度为有务工意愿和能力的村民创造就业机会,激发群众依靠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在项目建设后期,探索长效分红、设施管护、稳定收益等工作机制,保证以工代赈政策长效惠农,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功能作用。
在经济林建设项目中,为了把群众牢牢吸附在经济林建设、管护、经营等产业链上,创新实施“以工代赈+确权到户”的促进增收发展思路,即在经济林建设管护阶段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短期就地务工收入,在经济林盛果期运营阶段通过林地确权到户方式增加群众长期生产经营性收入,以恒产促恒心,实现了长短期收入有效结合。通过优先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近参与后期管护,全面建立以项目建设人为主、属地嘎查村合作社为辅的管护机制,让广大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任务,持续增加群众务工收入。(作者:石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