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内蒙古兴安盟的怀抱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科右前旗。这里,是生态的天堂,是发展的热土,是文化的宝库,也是⽆数游客⼼驰神往的诗与远⽅。
7月3日,科右前旗召开为期三天的“融媒助⼒兴⽂旅 草原拓新振乡域”——⾼校⽂旅帮扶联盟2025年⼯作会议暨专题培训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0余所高校共同参与,并深入察尔森、科尔沁镇、阿力得尔苏木、乌兰毛都苏木等地考察调研。

帮扶联盟通过实地踏查、听取介绍和现场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及特色研学等相关领域现状情况,让高校帮扶联盟进一步深入了解兴安盟科右前旗——一个因绿而美、由绿生金的地方。这里有醉人的自然风光,有蓬勃发展的产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

首站实地考察了察尔森传奇农场基地,讲解员生动形象地讲述着在农场基地期间的趣事妙法:“大家身侧的这片地是当时同学们一铲一铲开垦的,这片地是他们劳动的成果。”

走进兴安盟大米博物馆,扑面而来的米香瞬间吸引了帮扶联盟成员,不禁连连赞叹:“兴安盟的大米真香啊!”在这里大米不仅是美食,更是汇聚帮扶干部和学生们的巧手与智慧,将兴安盟大米摇身变成了一件件令人赞叹的艺术品。


品鉴区蒸熟的大米飘香,引得众人连连夸赞:“看着最美的风景,吃着最香的大米,真是不想走了。”家禾米业董事长张宇激动地说道:“自打中国传媒大学帮扶以来,不仅学生在毕业之前来到这里进行实践,还有定点帮扶干部帮忙宣传,让我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了10%~20%,复购率特别高。”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位于科右前旗察尔森镇的传旗林。传旗林是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与当地合作开展的生态实践项目,更是双方合作的象征性标志,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际行动助力草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从盛夏草原上的智慧碰撞,到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从一粒米里看见的斑斓宇宙,到传旗林中生长的深厚情谊。这场汇聚30余所高校力量的盛会,不仅是一次帮扶工作的深度交流,更是一次以知识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科右前旗绿水青山间共同书写的振兴诗篇。当高校智慧与草原沃土相遇,当文化创意融入产业发展,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绽放出全新活力,向着“诗与远方”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