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以青春之名,书写“金牌”答卷

  以青春之名,书写“金牌”答卷

    ——兴安职业技术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录

  编者按:

  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镌刻着汗水与坚持;每一次成功的闪光,都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拼搏。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从青涩懵懂到独当一面,从平凡起点到迈向高峰,用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的精彩,人生出彩的可能”。

  本期专版聚焦学校优秀毕业生群体,记录他们从校园到社会的成长足迹。这些故事里,有走向乡村振兴一线挥洒青春的农牧科技人才;有在技能大赛中为国争光的“工匠之星”;有扎根基层教育点亮梦想的师范生……他们中有人面对困境时选择“再试一次”;有人在平凡岗位坚守“一生一技”的匠心;更有人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

  正如校训“勤勉励志 求索笃行”所期许的,这些毕业生用金牌般的品质证明:职业教育不仅能培养“立得住”的技术能手,更能锻造“走得远”的时代栋梁。让我们透过这些鲜活的奋斗故事,感受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见证大学校园学子如何用技能书写自己的人生金牌。

  刘天行:从“岭南学子”到“草原骄子”

  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的马术场地上,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南方青年,他骑着赛马穿梭于障碍间,身影与草原的风融为一体。这个来自广东中山的00后小伙刘天行,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岭南学子”到“草原骄子”的转变,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捧回校赛金奖的背后,是一段跨越两千公里的追梦故事。

  2022年秋天,17岁的刘天行第一次踏上内蒙古的土地。“报到那天,我看到学长们在马背上飞驰,突然觉得所学的‘马术专业’有了具象的生命力。”刘天行回忆道。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远离家乡的畜牧类专业,他指着实训基地的马厩笑道:“在这里,我看到了‘现代畜牧业’不是传统印象里的‘放牧’,而是融合了动物科学、赛事管理、文化传承的立体学科,这正是我想探索的‘蓝海’。”在校期间,刘天行不仅在学业上勤勉向学,始终以孜孜不倦的态度钻研专业知识,更在学生工作领域发光发热。凭借出色表现,曾获得2023年度“乌兰夫”奖学金、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金奖”、兴安职业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站在毕业季的门槛上,刘天行的行囊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内蒙古农业大学(萨拉齐校区)畜牧兽医技术系的本科录取通知书,正安静地躺在他的背包里。阳光透过校园的杨树叶,斑驳地洒在那张印着校徽的纸页上,仿佛为他的未来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三年前,他带着对草原的眷恋走进这所马背上的学院;如今,他怀揣着更远大的梦想,即将踏上新的求学征程。

  “兽医不仅要医马,更要懂马的心。”刘天行说。从岭南到北疆,他用马蹄声丈量青春的广度,以学生工作淬炼担当的厚度,在创新赛场书写奋斗的深度。真正的金牌,不在领奖台,而在每一个把平凡日子过出光彩的瞬间。这或许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成长注脚。(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史嘉蕾:从“校园主播”到“电商新星”

  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2025届毕业生中,一位名叫史嘉蕾的女生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姑娘,用3年时光完成了一场令人惊艳的蜕变——从初入校园时面对镜头的青涩紧张,到如今在直播间的挥洒自如,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教学子的风采。

  2022年,史嘉蕾怀揣梦想考入学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课堂上,她积极地学习脚本创作、短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实践中,她主动请缨参与学校、企业组织的各类直播活动10余场。

  让史嘉蕾记忆犹新的是大一时在心悦汇商场的一场直播活动。面对人生第一次大型直播,紧张到手抖的她,凭借对产品的深入研究和平日的刻苦练习,最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600多单、2万多元的销售额。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也为她后续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在专业竞技场上,史嘉蕾同样光芒四射。2023年11月,她在自治区级职业规划大赛中勇夺银奖。备赛期间,她和团队历时两三个月,反复打磨演讲内容,精益求精。“虽然与金奖擦肩而过,但这次比赛教会我专注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她这样总结道。此外,史嘉蕾还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奖项:第四届“新途径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视频简历大赛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技能微视频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一等奖……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展现出她过硬的职业素养。

  回望大学时光,史嘉蕾感慨良多:“这3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状和成绩,而是全方位的成长。现在的我更加沉稳自信,学会了系统思考和前瞻规划。”对于未来,她同样有着执着的追求与务实的规划:“直播电商行业每天都在迭代更新,我希望能带着母校教给我的专业与自信去迎接更多元的挑战,在直播电商的浪潮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一婧)

  白扬:体育,成就未来

  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宽阔的绿茵场上,总活跃着一个充满朝气的身影——体育运动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白扬。这位来自锡林郭勒的学子,用3年时光在校园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成长乐章。

  2022年,白扬怀揣梦想走进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中,他不仅掌握了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的专业技能,还深入钻研运动医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特别实用。”白扬说,“不仅对教学有帮助,在遇到运动损伤时也能派上用场。”面对繁重的学业,他总是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坚信只要用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校园活动是白扬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年,第十五届阿尔山杜鹃文化旅游节的表演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他和同学们身着厚重的玩偶服,在寒冷的天气里坚持完成了7天的演出任务。“虽然条件艰苦,但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了这次活动,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各类活动的筹备工作,在幕后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谈及母校,白扬眼中闪烁着真挚的感恩之情。他特别提到那些陪伴他成长的恩师:“每位老师都像家人一样温暖,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帮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成为他求学路上最温暖的记忆。  

  如今,白扬已经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河套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即将开始为期两年的本科学习。对于未来,他满怀憧憬:“我希望能在本科阶段继续提升自己,将来为体育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这个阳光自信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一婧)

  邱文昕:竞技舞台 追光而行

  火红七月,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典礼的舞台上,聚光灯照亮主持人邱文昕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话语如清泉流淌,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典礼上,她用温暖的话语为同学们送上祝福;在各类文艺演出里,她更是凭借出色的主持能力,成为舞台上的焦点。

  2004年出生的邱文昕,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从故乡呼伦贝尔来到兴安盟,求学于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教育之旅。在校园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里,她迅速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和学生会分管主席。在她的努力下,校园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成了对她工作最好的肯定。但她并未止步于此,在语言艺术的领域不断探索。她积极投身诵读活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经典诵读大赛中,她凭借扎实的朗诵功底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捧回三等奖的奖杯,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闪耀的光芒。

  在科普的舞台上,邱文昕同样绽放光彩。2023年,她代表兴安盟参加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与全区11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荣获优秀奖。在追求荣誉的道路上,她收获颇丰:2022-2023学年度自治区国家励志奖学金;2024年,自治区经典诵读大赛三等奖;2023-2024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是对她努力的认可,更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回首大学时光,那些熬夜策划活动的夜晚,那些反复练习朗诵的日子,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瞬间,都成为邱文昕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毕业的她,怀揣着对教育的初心,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继续前行。(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赵健:网络技术的追梦人

  “滴!”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信息工程系毕业生赵健正在帮助学弟调试着新设计的网络安全模型,屏幕蓝光映照着他专注的眉眼。那个三年前带着草原气息、踏入校园时还有些局促的少年,如今已蜕变为步履坚定的优秀毕业生。

  作为学院信息工程系202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赵健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在专业学习上,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课堂上,他积极与老师互动,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的提问与解答中迸发;课后,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在这里,他沉浸于网络技术的世界,专注探索每一个技术难题。这份努力让他收获了2023年“自治区励志奖学金”、 自治区“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学业成绩的肯定,更是他不懈追求卓越的见证。

  作为信息工程系分管主席,他总是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活动策划时,他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激烈讨论;活动现场,他忙前忙后,协调各方,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赵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解决网络问题;他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耐心讲解知识点,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在他身上,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楼里的思想碰撞、实验室中的专注探索、校园小径上的欢声笑语,从初入校园的懵懂,到即将奔赴远方的坚定,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见证了赵健的蜕变。如今,毕业的钟声已然敲响,赵健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樊起坤:用跨界思维“照亮”绿色未来

  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消防产业学院的蓝焰楼实训场地,机器嗡鸣声中,樊起坤正和团队成员调试设备。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消防专业女生,带领团队在2023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凭借“点绿成金——林业碳汇精准计量与监测技术”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捧回国家级铜奖。

  “刚开始,很多人好奇,消防专业的学生怎么做起了碳汇监测?”樊起坤笑着说。但在她看来,消防救援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调控等课程,恰恰培养了她对复杂系统的分析能力。备赛初期,她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林业碳汇行业的痛点,发现传统监测方法存在碳汇计量结果误差大的问题。于是,她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碳汇计量实施标准技术与碳汇量自动化预估模型。备赛的过程并不轻松,那段时间,实验室成了她的“第二个宿舍”,模拟路演做了几十次,甚至在吃饭时脑中都在不断预想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最终,她的团队凭借创新的技术方案和扎实的实践论证,从全国数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除了在创新创业赛场上大放异彩,樊起坤在学业和社会实践方面同样表现优异。2023年,她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成为2025届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她不仅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多次带队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森林防火科普等活动。

  “消防教会我如何应对风险,而创新让我学会如何突破局限。”樊起坤说。从课堂到赛场,从消防到碳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专业没有边界,只要敢想敢做,就能在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点亮”新的星光。(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宋锡彤:新能源产业学院的“靠谱学长”

  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既是专业学习的佼佼者,又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创新创业赛场的拼搏者。他就是新能源产业学院的宋锡彤同学,同学们眼中的“靠谱学长”。

  “知识改变命运,勤奋成就未来。”这是宋锡彤始终坚信的真理。入学伊始,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2023年,宋锡彤迎来了大学生涯的重要挑战——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在方案打磨中倾注心血,常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或商业模式的优化讨论至深夜。这份努力,最终让“玄武风材-新型海上风机叶片的践行者”项目从全国4万余个参赛作品中突围,捧回国家级铜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宋锡彤荣获乌兰夫奖学金;2024年,摘得内蒙古自治区励志奖学金。面对荣誉,这个阳光大男孩腼腆地说:“这些只是起点,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为新能源产业学院共青团总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和学生会副主席,宋锡彤是同学们眼中的“靠谱学长”。从迎新晚会到志愿服务,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一个活动的成功,需要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位。”正是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让他的工作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赞扬:2023年,获评兴安职业技术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2024年,荣评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

  如今,宋锡彤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和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2025年毕业季,他被学校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宋锡彤目标坚定,他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我会继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曲思然:从护理“小白”到“双证学霸”

  

  清晨,当校园还笼罩在薄雾中,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口腔护理专业的曲思然已经坐在教室里,专注地翻阅着医学资料。三年的学习时光,曲思然不仅成功从专科起点考取了本科,还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护士资格证,被同学称为“双证学霸”。

  2022年,曲思然考入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口腔护理专业进行专科学习。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实训课上,认真钻研,课余时间,还申请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实习期间,曲思然经历了多科室的全面锻炼:在心血管内科,她协助带教老师监护心梗患者,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在呼吸科,她为慢阻肺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和排痰护理;在血液科,她参与完成PICC置管维护,密切监测化疗患者的各项指标。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让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具备扎实专业素养的护理人才。

  2025年,准备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双重任务让她的学习生活更加忙碌。备考最紧张的时候,她连续三个月没有回家,宿舍的墙壁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便利贴。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曲思然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团课和党史知识竞赛。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她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人民,我们护理人要用专业守护健康。”这份信念,始终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

  如今,即将踏上本科求学新征程的曲思然,依然保持着清晨起床读书的习惯。谈及未来,她微笑着说:“我要把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优质的护理服务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