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阿尔山市“开门教育”解决群众诉求1954件

  在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兴安盟阿尔山市以“开门教育”为指引,真开“纳谏之门”、敢开“监督之门”、善开“评判之门”,推动群众意见转化为治理举措,实现作风转变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阿尔山市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将群众路线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把“开门教育”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党建联系点、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机制,构建起社情民意“收集网”。聚焦住房、卫生、教育等群众关切领域,梳理出286项民生事项清单,收集31条群众意见建议,在职党员、群团部门、村(社区)党组织协同发力,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2个。此外,阿尔山市出台多项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推行增收奖励机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在“开门办事”方面,阿尔山市组织医疗专家下沉开展义诊、推进供水保障工程、实施道路维修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同时,围绕群众和企业办事痛点,拓宽便民利企服务渠道,开展“远程视频”帮办,推行109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和76项容缺受理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76.41%、网上可办率98.2%,两项指标位居全盟前列。依托12345热线构建高效响应机制,已办结群众诉求1954件,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创历史新高。打造“泉城代办”特色品牌,开发全区首个“泉城代办”微信小程序,以“未诉先办”“接诉即办”“信访代办”模式化解信访案件62件,占信访总量的42.05%,办结率达100%,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阿尔山市通过开门搞教育、敞门办实事,把学习教育成果深度融入为民服务,把群众的“呼声”作为行动哨声,用暖心“回声”架起党群“连心桥”。(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