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身边的榜样】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

  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

  ——记乌兰浩特市卫东中心卫生院院长 敖海宝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卫东镇,卫生院院长敖海宝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生长于山乡的蒙古族医生,童年时目睹乡亲们“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也时常听见农家院里因病痛发出的呻吟。这些记忆如同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医的志愿——要用一生守护基层百姓的健康。1994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扎根基层医疗,近三十载的坚守,让他成为乡亲们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敖海宝医生在为患者诊疗

  扎根基层:在艰苦中淬炼医术

  初到卫东中心卫生院,敖海宝便直面“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的困境。为快速提升诊疗能力,他整日忙碌于病房,细致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积累临床经验。深夜的办公室里,常能看见他伏案工作的身影。这份勤奋使他在短短几年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医生,赢得村民“找敖医生看病,放心”的口碑。

  为突破基层医疗技术瓶颈,他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工作再忙,也坚持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通过在线课程追踪医学前沿,查阅专业文献拓展诊疗思路,抓住每次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汲取新知。这份坚持终获回报——他先后取得正主任药师与副主任医师双重资格证书,成为基层医疗队伍中少有的“双料专家”。

  创新诊疗:中西医结合破解基层难题

  在临床工作中,敖海宝发现了基层慢性病管理的痛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往往病情较重,传统治疗方案存在依从性差、成本高的问题。他决心以科技创新破局,结合基层患者生活习惯与经济条件,探索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将中医饮片、针灸、食疗与西医药物治疗有机结合。57岁的糖尿病患者陈某,在使用新型降糖药后出现严重不适,经敖海宝辨证施治,一周内症状明显缓解,他感慨道:“现在我走路都想跑几步。”

  面对疑难病症,他展现出“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长期受全身瘙痒困扰的丁某,辗转多家医院未果,每晚只能睡1至2小时。敖海宝详细问诊查体后,采用中蒙医药疗法,经过20余天精心治疗,患者终于重获安稳睡眠。丁某握着敖海宝的手眼含热泪:“是您给了我新的生活!”

  医者仁心:用温情构筑医患桥梁

  “医术是根,医德是魂。”敖海宝常这样说。诊疗中,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用蒙汉双语通俗解释病情,让患者清楚了解“得的什么病、该怎么治”。在他的推动下,卫生院开设了中蒙医适宜技术门诊,拔罐、艾灸、放血等疗法走进百姓生活,为基层医疗注入多元活力。

  除了治病救人,他更注重“治未病”。利用老年人体检、集市庙会等场合,他设立“健康科普摊”,通过面对面讲解、实物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群众直观了解健康知识。

  从“敖医生”到“敖院长”,角色转变未曾改变他的赤子之心;荣获内蒙古优秀医师奖、自治区名中医(名蒙医)等荣誉,也未曾让他骄傲自满。年过五旬的敖海宝仍在基层医疗创新之路上探索。他常说:“乡亲们的健康,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绩’。”在兴安盟的草原与群山间,这位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正用执着与热爱,为农牧民群众的健康防线筑牢基石。(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