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脚步丈量民情,政策宣讲的声音回荡牧区,解决问题的身影活跃街头巷尾……一场带着泥土气息、冒着热乎气的学习教育,正浸润着兴安盟科右中旗百姓的心田。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科右中旗将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设在群众身边,用一桩桩民生实事,让“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使“为民服务”的承诺化作缕缕暖阳,照进百姓心坎。
“政策快递”送上门
“医保局的同志常来店里讲政策,现在连我都能给顾客当‘参谋’了!”泽强大药房科右中旗和谐家园分店负责人刘立强笑着说。近日,科右中旗医疗保障局干部走进辖区诊所药店,面对面解读医保报销流程,手把手教操作智能终端,把政策“活水”精准引到群众家门口。

如何让开门教育不走过场?科右中旗从机制破题:制定《党政机关干部定向联系服务重点行业主体工作方案》,旗级领导带头包联,477名出租车司机、100家肉牛养殖户、76家诊所药店经营者全部纳入“一对一”“一对二”结对清单。干部们揣着“民情日记本”,哪家饲料短缺、哪户报销遇阻,问题台账动态更新,解决一件、销号一件。
“档案”建在牛棚里
走进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养殖户郭海玉的养殖场,每头牛都有一张专属“身份证”——品种、防疫记录、饲喂方案一目了然。“农科局包联干部帮我们申请补贴,还带来科技特派员,帮我们建立‘牛档案’,科学化管理牛舍。”他抚着牛背算账,“现在我们年出栏可以稳稳达到500头,效益越来越好!”

肉牛产业作为科右中旗推动农牧民实现富民增收目标的核心支柱产业,科右中旗农科局构建“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良种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宣传、疫病防控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带动牧民稳定增收。
“暖心包”护航城市摆渡人
“这是车载急救包,关键时刻能救命!”在科右中旗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的“安全出行送温暖”活动现场,包联干部正在向出租车司机演示急救包用法。
既送服务也强监管。针对出租车行业,科右中旗打出组合拳:发放急救包、开展专项检查、建立“回头看”闭环机制……多措并举下,截至目前,出租车行业投诉量同比下降61.3%。如今,街头巷尾穿梭的出租车,已成为群众心中的“放心车”。
从医保干部鞋底的泥土,到农技员裤脚沾满的草屑,再到出租车里那句“有事您打电话”的暖心承诺……科右中旗的生动实践深刻昭示:开门教育,开的是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叩开的是百姓心门。当党员干部真正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群众的“问题清单”就实实在在地转变为沉甸甸的“幸福账单”。(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富饶 通讯员 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