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助老餐厅的烟火温度,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细致关怀;从综合养老机构的暖心服务,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供给……一直以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以“养共体”建设为抓手,创新探索“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新时代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干净整洁的休息室、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走进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或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或打球、下棋切磋技艺,一派温馨闲适、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家就在附近住,退休以后经常到这儿来活动。这里设施齐全,服务周到,大家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玩得非常开心。”市民范忠彦说。
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于2023年12月,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内设助老餐厅、休闲娱乐活动区、养老生活服务区、康复理疗区等多个功能区。作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营是乌兰浩特市探索提升“养共体”服务模式的一次深入实践。通过政府搭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养老服务一体化,还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服务贴心的温馨家园。
“我们致力于满足老年人文体娱乐、情感交流、身体康复等多方面需求,同时针对自理、半失能、全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应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刘忠丽介绍。
每天中午11点,都林街赛罕社区幸福食堂准时开饭。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聊着家长里短,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热乎饭菜,小小的食堂里弥漫着浓浓的敬老情。
“社区食堂开放后方便了我们老年人,下楼就能吃饭,饭菜干净、菜式丰富,还可以打电话送餐。”乌兰浩特市民李运成满意地说。
社区幸福食堂的良好运营,是乌兰浩特市加快推进“养共体”建设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家社区幸福食堂实现运营,累计服务老年人19万人次。乌兰浩特市还鼓励引导社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幸福食堂建设,通过优化采购渠道、增加助餐服务供给等方式,为“银发居民”提供更加温馨、便捷的就餐服务,也为“养共体”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乌兰浩特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展、养老服务品质显著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温暖图景正化作可感可及的民生实践,为乌兰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民生动能,更让城市温度在银发群体的笑颜中持续升温。(作者:董琳 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