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岭上兴安·北疆答卷】稳中有进  质效双升

  稳中有进  质效双升

  ——“十四五”时期兴安盟工业经济发展交出高质量答卷

  八月的兴安大地,工业发展的热潮与骄阳同辉。在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的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生产线昼夜不停;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园区内,新型化工项目的管道纵横交错,数字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着生产全流程;中广核风电基地风机的叶片在风中匀速转动,清洁能源正源源不断地汇入电网……

新修建的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工业大路

  从传统车间到智能工厂,从单一加工到全链布局,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十四五”以来,兴安盟工业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这五年,是兴安盟工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五年。全盟上下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在产业升级中谋突破,在项目建设中强根基,在企业培育中激活力,在园区提质中筑平台,在绿色转型中求长远,用一串串坚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勾勒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生动图景。

远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结构优化  产业链式发展提能级

  产业是工业经济的 骨架”,产业链的韧性与厚度直接决定着发展的质量。五年来,兴安盟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有效促进工业产值稳定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2024年,全盟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7亿元,增长11%。今年1-6月份,实现产值190.7亿元,增长7.6%,增加值增长9.4%,排名全区第4位。其中:农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97.6亿元,较2020年增长23%,烟厂产量由25.5万大箱提高到28.3万大箱,利税突破40亿元;冶金装备实现产值79亿元,较2020年增长33%,乌钢产量由157万吨提高到206万吨;新型化工实现产值37亿元,是2020年的2.5倍,尿素产量由58万吨提高到178万吨;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03亿元,较2020年增长95%,全盟装机并网1067万千瓦,是2020年的3.5倍。

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车间

  要素保障  项目建设引擎添动能

  项目是工业经济的“生命线”,没有项目的持续投入,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五年来,兴安盟重点抓实项目建设,为项目提供资金、人工、原料等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促进工业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共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207个,总投资837亿元。其中:中广核300万千瓦风电、金风绿甲醇等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永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奥特奇“红城赤芍”产业中心等1-10亿元项目68个;环源生物食用油、中旗鲜食玉米等亿元以下项目119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乌钢双高棒、白医制药特色原料药等技术改造项目86个,总投资67亿元。今年1-6月份全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6%,排名全区第1位。

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建设现场

白医制药特色原料药车间

  政策赋能  企业梯度发展结硕果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兴则经济兴。五年来,兴安盟围绕企业提质增效,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及盟内政策,不断强化指导服务,向上争取资金3.6亿元。兴安盟工业企业积极谋求发展,争创自治区级以上荣誉,冠辉钢构等59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沁万佳等7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旗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获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如科技等2家企业获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草原三河等5家企业获评“智能工厂”和“机器换人”,宏达压铸等20家企业获评“基础级智能工厂”,兴安伊利乳业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兴盛宏农机等4家企业获评“工业设计中心”,金风风电3家企业7个产品获得“首台(套)认定”,顺源农机高速智能播种机获得“国家首台(套)认定”。

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基建完善  园区平台能级再提升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园区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的集聚效应。五年来,兴安盟不断夯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承载能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投入15亿元实施盟开发区绿化道路、管网铺设,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工业大路、扎赉特旗产业园集中供热、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园区供热工程、科右前旗产业园污水处理、突泉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等项目,兴安盟工业园区公路、铁路、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盟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化工园区认定,为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盟开发区产值从2020年138亿元提高到2024年214亿元,增长12%,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45亿元。

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配套道路

  低碳转型  绿色生态工业显成效

  绿色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 “底色”。五年来,兴安盟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广泛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博源化学创建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蒙牛乳业、德源饮品创建为“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雪花啤酒等4家企业创建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亿民生物等5家企业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伊利乳业等3家企业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红城水泥等17家企业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草原三河等8家企业创建为“盟级绿色工厂”;乌钢被评为“全国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

兴安盟博源化学有限公司厂区

  “十四五”的五年,是兴安盟工业经济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五年,更是从“跟跑”向“并跑”加速跨越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五五” 的蓝图已徐徐展开——兴安盟将继续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企业培育为核心,以园区提质为载体,以绿色转型为方向,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力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跑出“加速度”,让工业引擎持续轰鸣,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书写兴安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