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回响穿透时光帷幕,在创新的舞台上鲜活重生,兴安盟乌兰浩特这座浸润着红色血脉的城市,正悄然点燃党员教育的新“火种”。
一件件革命文物在沉浸式体验中低语,一幕幕历史图景于情景剧的光影间跃动——信仰的力量,正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跨越时空,直抵心灵深处,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脉搏中澎湃“燃”烧。在这里,革命印记不再尘封,而是化作淬炼党性、凝聚力量的生动课堂,引领着人们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磅礴伟力。


7月23日,天骄街党工委组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党员走进五一会址,以沉浸式红色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泛黄的革命文物、斑驳的历史图片,无声讲述着那段争取民族解放与团结进步的峥嵘岁月;《五一大会纪实》纪录片里,先辈们的铿锵誓言与坚毅面庞在光影中鲜活起来,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理念深深刻进每个人心底。
乌兰浩特市精心梳理“一馆三址”等红色地标,使其成为党员教育最鲜活的教材。各基层党组织纷纷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通过“现场教学”与“历史现身说法”,让党员身临其境触摸革命历史、感慨沧桑巨变。今年以来,“一馆三址”已承载主题党日活动130余次,覆盖党员3700余人次。


更动人的是,红色资源在创新表达中真正“活”了过来。近日,由五一街办事处创编的红色情景剧《曙光初照》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首映,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太震撼了!演员们仿佛把我们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市民姜丹的感慨道出众人心声,“新时代青年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如何让革命者的心跳可感可触?五一街党工委深入挖掘“五一会址”史料、寻访亲历者,最终将警卫员乌力吉图的故事搬上舞台,以小人物的热血征程折射出在时代洪流中无数革命志士的赤诚与担当。真实情景的再现、真挚情感的流露,让党员干部深受触动。截至目前,该剧已演出8场,2000余名观众完成了震撼心灵的“穿越”之旅。



红色教育不止于“看”,更在于“悟”。依托“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内蒙古骑兵一师雕塑广场等红色地标,乌兰浩特市委党校精心打造4个现场教学点,打磨配套课程。目前,已在各类班次开展现场教学活动18场次,培训1400余人次。当党校课堂融入历史现场,党性教育便超越了时空界限,让每一次学习都历久弥新、发人深省。
从革命旧址的静默见证,到情景舞台的热血演绎,再到教学现场的沉浸体验,乌兰浩特市以赤诚匠心擦拭着城市记忆的红色底色。当历史在当代语境中鲜活再生,其精神力量便如薪火相传,照亮前路、温暖人心。(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