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染,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大保村,一座座庭院冷棚在朝阳下排列如阵,藤蔓间缀满圆润的小西瓜。村民们弯腰穿梭其间,采摘、码放、装箱,眉眼间皆是掩不住的笑意。这小小的庭院瓜田,如今正成为大保村各族村民共同耕耘的希望园圃,在村党支部引领与“五个一”群众工作法的浸润下,孕育着民族团结的丰硕果实。

大保村党支部敏锐捕捉庭院经济潜力,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抓手,统筹规划,将村民房前屋后沉睡的土地唤醒,建成241座冷棚。支部党员带头示范,精心筛选“明玉”小西瓜与优质香瓜品种试种推广。针对种植技术薄弱的村民,党员种植能手组成“互助小组”,以田间为课堂,从育苗、授粉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悉心指导。村民张玉珍深有感触:“从瓜苗入土到成熟,村干部几乎天天来棚里指导,特别是控温环节,一点一点教,今年收成比去年翻了一倍多!”
瓜熟蒂落时节,销售渠道的畅通至关重要。村党支部未雨绸缪,一方面组织党员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商超、便民市场,提前锁定订单;另一方面激发各族村民的内生动力,鼓励大家“共享渠道”。一时间,朋友圈、微信群化作热闹的线上瓜市,村民自发拍摄的小视频吸引周边乡镇顾客纷至沓来。村民常玉宝乐呵呵地说:“我家卖完了,就帮邻家吆喝,大家相互搭把手,跟一家人没两样!”截至目前,全村冷棚西瓜和香瓜销售额已突破36万元,户均增收1500余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倍感欣慰。
当各族村民共同浇灌的产业之树结出硕果,合作便自然升华为更深的情感纽带。村党支部书记隋金海眺望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庭院瓜田,信心满怀:“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冷棚规模,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让庭院经济真正成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点。”(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律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