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岭上兴安

【岭上兴安·北疆答卷】民生改善 城市蝶变

  民生改善  城市蝶变

  ——“十四五”时期兴安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交出高质量答卷

  建筑工地上,塔吊正有条不紊地转动,工人师傅们在脚手架上忙碌作业,焊花在阳光下闪耀;老旧小区里,施工人员正忙着更换老化的管线,居民们围在一旁,脸上满是期待……这些鲜活的住建场景,正是兴安盟“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住建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决扛起稳经济保民生重大责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科右前旗御园学府小区一期工地建设繁忙

  千方百计惠民生 百姓安居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兴安盟主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形势,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坚定不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全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开发房地产项目342个、106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65.5亿元,住宅销售673.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35平方米增加到41平方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工人正在处理污水过滤后的污泥

  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99%,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万户(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

  购房群众安居更安心。全盟1774套“保交楼”、2836套保交房在全区率先交付;累计解决“回迁难”“入住难”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216个,8.2万户购房群众实现安居梦。现房销售成为全国典型。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动“所见即所得、交房即交证”的现房模式在全国、全区率先落地,主要做法在住建部相关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真抓实干提质效 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五年来,兴安盟聚焦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全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8%,增幅4.5%;建成区面积118.1平方公里,人居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8.3平方米,较2020年分别提高6平方公里和2.7平方米。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普及率98.7%,燃气普及率86.4%,集中供热覆盖率97%,增幅分别为0.9%、0.4%和1%。

现代化住宅小区

  城市韧性不断提升。更新改造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线1047.2公里,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3%,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消除乌市工业大路、物流园区、兴安职业技术大学附近、科右中旗农贸市场周边等城市积水点42个,城镇燃气“带病运行”管网基本消除。全力实施“温暖工程”,改造热源5处,改造供热管网638.4公里、楼栋立管159公里、改造提升换热站263座,全盟供热质效显著提升。

  城市品位日益彰显。全盟建成区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3.9平方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乌兰浩特市五一历史文化街区、阿尔山市东沟里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公布突泉县胡秉权故居、科右中旗高力板酒厂等历史建筑34处,为全盟人民留存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勇于创新求突破 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兴安盟坚持精治、智治、共治“三治合一”,创新数字赋能,规范文明执法,着力打造“有底蕴、有品位、有温度”的城市品牌。

  城市管理更加“精准化”。在聚焦民生关切、赋能民生保障、回应群众呼声上持续发力,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44个、345万平方米,建设自治区完整社区试点3个,惠及群众4.3万户。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4万余个,城区“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

乌兰浩特市红云经典小区电动车充电点位

  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搭建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累计接入物联网设备1.1万个,共享市域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部件数据10.5万条、自行处置城市管理案件5.5万件,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全面推行“党建+物业”模式,扎实开展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品质”三年行动,全盟物业综合覆盖率100%,专业化覆盖率8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守信践诺机制,问题解决率、业主满意率达90%以上。全面实施“721”工作法,建立“轻微不罚”和“首违免罚”清单,城市执法更有温度。

  攻坚克难谋发展 建筑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兴安盟持续深化建筑业改革,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扩大建筑业企业产值规模占比,努力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扎实推进建筑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建筑业总产值达258.6亿元,较“十三五”增加32.3亿元,增速14.3%,占全盟GDP的6.5%左右。

  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建筑业企业从2020年的152家增长至406家,吸纳就业6万余人。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增加至69家,二级资质企业增长到48家。

乌兰浩特市新开街

  建造方式持续转变。大力推进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由2020年1.2%提高到目前的26%,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突破400万平方米,绿色建材推广使用138.2万平方米,培育自治区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1家,获评“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个,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绿色建筑”。

  安全防线持续筑牢。兴安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工程质量评价,先后4个项目荣获自治区“草原杯”工程质量奖,4项建造工艺工法荣获自治区级建设工法,37个项目获批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全盟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工人正在焊接供热管道接口

  凝心聚力促振兴 乡村环境焕发新颜值

  五年来,兴安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住房安全保障有力。建立农村牧区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和农村牧区住房安全日常巡查机制,改造农村牧区危房3346户,实现动态条件下应改尽改。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有序推进行政村生活垃圾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盟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26个行政村,占比97.2%,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17个,占比51.5%。突泉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主要做法在全国县域镇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坚定不移抓改革 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兴安盟持续放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效能,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提升。

  项目审批“化繁为简”。以“三减一提升”为目标,持续优化政策措施,推动线上线下审批深度融合,实现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55个工作日办结,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30个工作日办结,全区最优。压缩获得用水、用气、供热报装全流程3.5个工作日办结。

乌市铁路小区老旧管网改造现场

  群众办事“智慧便捷”。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水气暖网联合报装和外线报装联合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率先实现水气暖与不动产登记网上联动办理。

  展望“十五五”,兴安盟住建系统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深刻领会内涵式发展核心要义,主动适应城市发展阶段变化,坚持“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按照“五个深刻把握”的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政策举措、更深的为民情怀、更严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兴安盟。(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