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交织 畅行无阻
——“十四五”时期兴安盟交通运输事业交出高质量答卷
纵横交错的公路上车流不息,民航机场的飞机有序起降,重点交通项目施工现场建设正酣……八月的兴安沃野,交通运输的脉动强劲有力。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通达四方的宏伟交通蓝图正徐徐铺展。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交通运输局紧扣政策导向和发展目标,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立足联网、补网、强链,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大动脉”更畅,“微循环”更活,“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公路路网:构建四通八达交通网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开工建设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58个,建设规模3312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G5511草高吐至乌兰浩特段高速公路等11个重点公路项目实现完工通车,“两轴、三横、三纵、三环、八出口”的公路网布局不断优化。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14830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6.7%,公路密度达到24.8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1.44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建成覆盖广泛、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通达顺畅的公路网络结构。

立体交通:开启多元融合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实施通用机场项目4个,突泉县、扎赉特旗通用机场已于2022年通航,科右中旗、科右前旗通用机场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航。届时,兴安盟将实现民航和通用机场县域全覆盖。乌兰浩特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跻身百万级支线机场行列,实现机场升级与旅客量新突破。此外,白阿铁路乌阿段扩能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已获国铁集团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计划年内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全盟各族群众期盼已久的乌兰浩特至阿尔山通行动车之梦。目前,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已初具雏形。

服务三农: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坚持将“四好农村路”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施农村牧区旅资产、双车道、农牧场通硬化路等项目234个,建设规模197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近1.2万公里。56个苏木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851个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畅率达97%,为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开发“四好农村路”就业岗位,吸纳沿线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公路管养工作,累计吸纳群众就业7474人次,发放报酬9671万元,实现修路富民。

公路养护:争当体制改革领头羊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深化政企合作,在全区率先完成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现管养分离,开启国省干线日常养护新篇章。“十四五”末,兴安盟国省干线及边防公路养护里程达到1479公里,养护里程较“十三五”增加370公里,国省干线优良路率达到86.2%,较“十三五”末提高2.23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公路执法机构改革,建立以旗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制,将县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及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农村公路列养率、乡村道路移交率均达到100%。

运输服务:书写高效普惠新答卷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4607辆巡游出租汽车全部实现巡网融合,网约车政策全面落地,构建起“电召+巡网融合+网约车”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出租车行业呈健康、有序发展态势。积极推动客货邮融合,加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现有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线路9条,城乡公交线路40条,乡镇公交线路7条,服务农村群众出行公交车辆258辆,运输服务保障更加普惠均等。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十四五”末,全盟新能源公交车达到305辆,较“十三五”增加142辆,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全盟城市和公路服务区共新增充电枪1184把,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初见成效,公铁联运、多式联运等新模式逐步兴起,3家本土货运企业晋级规上企业。

行业治理:打造交通运输好环境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公路超限治理成果突出,超限率严控在目标值2%以内。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客运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取消执法事项14项,保留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507项,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区率先实现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领等6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累计办理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总申请量达6万余件。帮办代办、“云上受理+服务上门+送证上门”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生 张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