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岭上兴安·北疆答卷】绿富兴安  林茂民欢

  绿富兴安  林茂民欢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林草事业交出高质量答卷

  从黄沙漫卷的生态痛点到绿意盎然的北疆屏障,从守护绿色家园到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十四五期间,兴安盟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交出了一份生态提质、产业增效、民生普惠的厚重答卷。

  如今的兴安盟,森林覆盖率显著跃升,科尔沁沙地实现全域无黄,碳汇交易领跑全区,不仅成功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更荣获国家林草局林长制考核激励表扬,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

兴安盟天蓝、草绿、水净,是一座巨大的储碳库

  科学扩绿:让每寸土地尽披绿装

  五年来,兴安盟始终将科学绿化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举措,坚持工程化推进、科学化实施,让绿色生命线在辽阔北疆不断延伸。

  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区域,兴安盟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六期工程落地见效。自1980年以来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272.58万亩,全盟森林覆盖率从17.5%跃升至26.74%。这一抹来之不易的绿色背后,是一代代林草人在荒漠与草原间播撒的接力坚守,如今一道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城已巍然屹立。

科右前旗柳树川村义务植树现场

来自全盟150余家单位6000余人共赴春天的绿色约定

  面对曾经沙进人退的科尔沁沙地,兴安盟2021年全面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创新运用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重的治理模式,五年累计推进沙化土地治理200万亩,实现了沙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2024年,乘胜启动灭黄行动,攻克最后5.9万亩裸露沙地,历史性达成全域无黄2025增绿行动接续推进,76.67万亩沙化土地重披绿装,林草植被盖度稳步提升。曾经黄沙漫天的科尔沁沙地,如今实现了从沙进人退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跨越,正在蜕变为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

  这场绿色革命,既是全民参与的时代答卷,更是科技赋能的有力印证。十四五期间,全盟建成义务植树基地20余个,通过互联网+”模式带动超20万人次植树1182万株,创建2个自治区森林城市、297个自治区森林乡村示范村,乡村绿化覆盖率高达30.75%,绘就出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丽画卷。科技支撑同样硬核:科右中旗代钦塔拉林场槭树林木种质资源库晋升国家级,成为珍贵的林草基因银行兴安红1红松等13个林木良种通过国家审定,本土品种挑起造林大梁,红松双根嫁接技术破解高寒造林难题,成活率超90%,全盟林草工程良种使用率超过72%,科技成果持续转化为生态增量。

  全面护绿:以制度守好万顷绿意

  种绿难,守绿更难。兴安盟深知,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既需赤诚情怀,更要制度护航。五年来,兴安盟不断健全完善管护体系,为绿色家园织就坚实防护网。

  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兴安盟构建起盟、旗、乡、村四级贯通的林草长责任体系。从盟级统筹到村级守护,全盟2310名林草长层层压实责任,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无缝衔接。在此基础上,整合8268名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划定管护责任区,让每一片林、每一亩草都有了专属绿色管家2025年,兴安盟在全区率先实现旗县市林草执法中队全覆盖,构建日常巡查+专项整治+案件查办的严密执法监管闭环,对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草地等行为形成严管+打击的林草资源管护体系。

生态富民 实现绿富同兴

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林果喜获丰收

  资源保护的底线越划越牢。全盟1342.84万亩公益林、57.57万亩天然商品林得到严格保护,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资金持续注入,为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保障。642株名木古树实行一树一策精准管护,每一株都有专属身份证和管护档案,让绿色活文物代代相传。严格执行林地草原征占用审批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伐前公示制度,确保林草资源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灾害防控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为绿色家园装上安全阀。构建监测预警、火源管控、应急处置四级防火网格化体系,组建专业扑火队56支、队员1683人,配备各类车辆200余台、设备万余套,成功堵截“4.19”“4.10”等多起境外火威胁,2024年以来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年均防治面积达266万亩,牢牢守住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疫情防线,让绿色成果经得起风险考验。

  产业兴绿:让生态红利惠泽万家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兴安盟始终坚信,守护绿色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五年来,林草产业从不起眼挑大梁,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传统林草产业提质升级,结出致富果。兴安盟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2024年全盟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4亿元,较2021年增长75.4%。目前,全盟拥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8家,形成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扎赉特旗大榛子摘下世界林木业大会银奖,兴安五角枫油”“文冠果油等特色产品走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绿色产品正成为兴安盟的金字招牌

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挑拣优质沙果

工作人员正在对突泉县防护林造林碳汇项目进行地块评估

  在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赛道上,兴安盟跑出了加速度2023年,创新采用期货式交易模式,拿下全区林业、草原碳汇双首单,交易额达190万元,让呼吸的财富变成真金白银;2024年推动碳汇全域开发,交易额达582万元,占全区总额的17%2025年,阿尔山市和突泉县造林碳汇CCER项目双双进入全国公示阶段,实现双旗县、双项目登陆全国碳市场的突破。碳汇交易的兴安经验正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鲜活注脚。

  展望十五五,兴安盟已锚定新目标:计划到2030年底前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475万亩,彻底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持续强化资源管护,加速推进林草碳汇开发交易,拓宽生态价值转化渠道,让绿色成果更可持续;让更多群众共享绿色红利。

  沙进人退绿进沙退,从生态颜值经济价值,兴安盟用五年时间,书写了披绿生金、生态富民的高质量答卷。未来,随着碳汇交易的持续破冰与特色林草产业的拔节生长,兴安盟这座北疆生态屏障将愈发坚如磐石,绿色发展将向着更深邃的维度挺进,点绿成金的惠民之路也将不断延展拓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新育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