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盟 与水盟 与兴安盟
——“十四五”时期兴安盟文旅体事业成绩亮眼
北疆文化与红色记忆交织共鸣,林海雪原与民俗风情诗意相融,生态净土的安然与运动活力的张扬相得益彰……“十四五”期间,兴安盟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脉、以体育为翼,推动全盟文旅体事业向更深层次融合、更高质量发展,向大江南北递出“与山盟 与水盟 与兴安盟”的热情邀约。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和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全盟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整体提质的良好态势。
游客接待量与品牌创建实现“历史突破”
游客接待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兴安盟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全力以赴引客入盟。2024年,全盟接待国内游客2266.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52亿元,与“十三五”末相比,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一倍以上,创历史性新高。客源市场从京津冀、东北三省等地区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等更为广阔的区域。2025年全盟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品牌创建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兴安盟坚持以品牌创建为引领,创造了多个“首个”。成功创建全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全国首批、全区首个“避暑旅游目的地”,并在五星级旅游饭店、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高等级品牌创建方面实现“零”的突破,阿尔山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十大“魅力打卡之城”等诸多荣誉。在“十四五”期间,全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自治区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品牌100余个。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盟A级景区数量增长263%,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增长800%,星级旅游饭店数量增长62.9%,旅行社数量增长55.6%。
全季旅游、项目建设、区域合作获“战略成果”
全季旅游发展取得战略性成果。兴安盟始终坚持“全域全季,高端化差异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全域、全季火热,构建了“5.19”中国旅游日、兴安盟那达慕、五角枫旅游季、阿尔山冰雪节为重点的四季主题活动、产品、线路体系,实现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热点”。特别是2024年冬季,锚定“冰雪+温泉”特殊资源禀赋,聚力打造“歌游内蒙古 童话阿尔山”品牌,从产品“差异化”、服务“品质化”、政策“惠民化”、营销“个性化”、消费“多元化”等方面入手,有效激发冰雪旅游潜能,将全盟旅游旺季延伸至冬季。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战略性成果。兴安盟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十四五”期间,全盟实施文化旅游体育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达29.03亿元。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增添了研学旅游、夜游经济、森林康养、艺术观赏、温泉度假、红色教育等多个旅游新业态,并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夯实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区域合作交流取得战略性成果。兴安盟坚持“深化交流,合作共赢”的理念,强化区域合作交流,大力拓展文旅体发展新空间。目前,已与佛山、长春、沈阳等地达成文旅合作,并加入蒙冀辽吉文旅联盟,成立大兴安岭旅游联盟,与环渤海、京津冀、东北三省以及蒙东四盟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地区林业集团等地区和部门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健身、非遗传承取得“阶段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兴安盟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盟现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分馆221家、文化馆分馆109家,乡镇(苏木)街道综合文化站80个,嘎查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50个,全盟现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800多场次,服务人数300多万人次。“十四五”期间,培育全国夏季、秋季、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各1个,创建国家一级文化馆2个、国家二级文化馆4个,国家一级图书馆2个、国家二级图书馆2个、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68户。

全民健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盟各类体育活动场地达到3768个、总面积4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4平方米;6个旗县市全部建成全民健身中心,56个苏木乡镇和13个街道的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850个嘎查村的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以及95个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均达到100%。每年开展各类健身项目培训、体育赛事等400余场次,成功打造中国·兴安盟雪地足球超级联赛、内蒙古草原休闲体育大会、兴安盟牧BA联赛等赛事品牌。全盟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5655人,每千人拥有量达4.12人,既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也为全盟群众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非遗传承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盟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7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达到65项,盟级非遗项目达到258项,旗县市级非遗项目达到576项。培育自治区级非遗教育实践基地4个、自治区级非遗工坊4个、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2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17项,评定盟级传承基地和传习所33个、盟级非遗工坊10个。同时,加快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自治区级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1条,评定盟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12个。
艺术创作、文物保护、竞技体育实现“有力提升”
艺术创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十四五”期间,全盟6支乌兰牧骑新创作艺术作品400余部,其中130余部作品获得上级专项支持或在上级评比中获奖,50余部作品在全国、全区展演,取得良好效果和反响。各乌兰牧骑每年下基层慰问演出600场次,服务群众300万人次。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阿尔山市乌兰牧骑成立阿尔山泰佳文化演艺公司,并与4家单位达成商业合作。

文物保护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十四五”期间,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经费1126.5万元,共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9个;全盟新增加馆藏文物643件(套),全盟可移动文物达到2.4万余件(套)。全盟6家博物馆推出AR体验、“翼讲解”、数字人讲解员等智能服务,植入情景短剧、剧情游戏等业态,并广泛开展“博悟兴安”等品牌活动,每年接待群众100余万人次。同时,实施抢救性挖掘古墓葬6座,并加快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完成兴安盟境内52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93处。

竞技体育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全盟注册运动员达到1677人、注册裁判员达到457人。“十四五”期间,承办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青少年锦标赛、全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等大型竞技体育赛事9场次,并组织参加上级各类竞技体育比赛75次,获得金牌79枚、银牌98枚、铜牌138枚。同时,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家、全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家。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将开局。兴安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文旅体力量!(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