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120名学子北上研学!兴安盟的这堂课让北京娃收获满满

  99日至12日,来自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1+3”课程班的120名师生在兴安盟开启叩问火山肌理 追溯大地脉动人文历史及自然科考活动,他们先后深入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走进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实验;在科右中旗五角枫旅游生态度假区近距离体验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学生在景区开展研学活动

  此次研学是京蒙协作在文旅+综合实践领域的创新探索。北京学子跨越山河来到兴安盟,不仅是一次自然与人文知识的研学之旅,更是一场民族文化交融的暖心之旅。4天时间内,师生们走访了多个研学地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领略了岭上兴安的壮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共同在祖国北疆书写了青春力量的动人篇章。

用手机拍摄动物和植物照片

和小动物互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们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研究课题踏上了这次旅程。他们每到一个景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详细记录所到之处的植物、动物都有哪些特征,并将搜集到的石头、植物做成标本,回去以后撰写研学日志。

采集植物标本

制作标本

  学生黄雨菡和她的小组成员刘兴洁对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石头颇为感兴趣,刘兴洁说:我第一次见到火山石,很多花草也没有见过,我将它们做成标本,回去再深入了解。

进行水质检测实验

保留水样

  看到学生们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和研究课题,龙韵班的班主任王琦深有感触地说:兴安盟的风景非常美,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带着学校布置的关于地理、生物、历史等方向的5个大课题开展研学之旅,他们做了水质检测的实验、体验了树皮画的非遗制作技艺等,回去之后,他们会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课题搜集文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撰写,这些研学知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扫描了解非遗文化知识

参观非遗作品

  据了解,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继去年在兴安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后,第二次选择在兴安盟开展研学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齐建敏表示,兴安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貌特征,以及多样化的生态环境,适合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研学活动,去年还有两名学生撰写的关于兴安盟的研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在这里,学生不仅探寻地质地貌、水质的环境以及人文历史和多样的生态物种;更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心中。

观看文艺演出

乌兰牧骑队员和学生互动

  近年来,兴安盟积极打造了更多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研学课程,推动兴安盟研学市场快速发展。当无垠草原成为地理教科书、当民俗技艺化作文化传承课,知识汲取与精神升华在实践中同步实现,也将课本中的生态学、民俗学等知识转化为热爱自然、守护文化的实际行动。这场研学之旅既是京蒙协作持续深化的生动见证,更是新时代青少年扎根大地、拥抱自然的成长诗篇。

学生投喂梅花鹿

制作树皮画

了解草原文化

学生拍照留念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兴安盟,研学活动正在草原深处蓬勃绽放、京蒙协作的纽带正联结起两地共促发展的美好未来。京蒙协作如同一条奔腾的河流,滋养着两地文旅+综合实践的沃土,推动研学教育在自然探索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图文/记者 伊秀秀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