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600亩红果挂满枝!看“鸡心果”如何炼成“金果果”!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巴彦温都热嘎查,放眼望去,果园绵延山野,一株株果树整齐排列,红彤彤的鸡心果挂满枝头,宛如点点灯火,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勾勒出一幅喜获丰收的动人画卷。果农们穿梭于果树之间,采摘、搬运、分拣,动作娴熟利落,处处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果园负责人马连山正在摘果

  这片果园占地600亩!果园负责人马连山自豪地介绍,“2020年决定种果树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但我们认准了这条路——只要科学种植、用心经营,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甜日子

塞外红苹果挂满枝头

  园中形似鸡心、色泽艳丽的小苹果,学名塞外红苹果,又称锦绣海棠,俗称鸡心果,是内蒙古特色林果品种。近年来,凭借其口感酥脆、酸甜适中、耐储存、不易落果等优势,逐渐成为果品市场的新宠,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果树专家正在指导马连山水肥管理技术

  建园之初,马连山也曾面临技术匮乏、管理经验不足等难题。转机来自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帮扶。林研所的专家手把手教我们选苗、整地、栽植、修剪、防病虫害,还推广水肥一体化、高光效树形培育等新技术,使果苗成活率显著提升,果树提前进入丰产期。马连山感激地说。

马连山的果园创新立体种植模式。在苹果树间,间种了药材防风

  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综合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顾义明长期扎根一线,指导果农生产。她介绍:我们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园,集成推广抗旱节水、林下复合经营等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帮助果农降低投入、提升品质、稳定收益。

马连山的果园塞外红苹果丰收了

  深入果园腹地,果树行间绿意盎然,一丛丛防风、赤芍等中药材长势良好,间或点缀着绣球、百合等观赏花卉。这叫以园养园马连山解释道,林下种植不仅增加了额外收入,还能保水保肥、抑制杂草,促进果树生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果园负责人马连山捧着刚摘下的满筐苹果

  果园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长期带动1520人稳定就业,并培养出2名本土专业技术人才。

  来自乌逊嘎查的白高娃一边熟练地采摘果实,一边笑着说:我们把这片果园当自家田地一样照料。每年在这里务工五六个月,能增收两万元左右。家里还养牛、种地,农闲时来打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采摘苹果

  如今,兴安盟塞外红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盛果期亩均纯收入达9000元,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致富果。为持续巩固成果,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不仅建立了技术培训长效机制,还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果树经营管理信息,让果农个个成为果品经营专家。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导种植户发展果品深加工,开发果汁、果干、果酒等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塞外红真正红起来、火起来。顾义明信心满满。(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文字/实习记者 马旭 图片/记者 王永生 喜塔拉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