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扬帆启新程 创业花开别样红
——兴安盟妇联多维赋能助力妇女“筑梦·绽芳华”
编者按:
当晨雾漫过兴安盟的田野,菌菇棚里的采摘声便揉碎了晨光;当毛线在指尖流转,编织坊的色彩便点亮了村落;当商场的玻璃幕墙映出身影,创业的活力便温暖了街巷;当药香在工坊萦绕,匠心的传承便浸润了时光——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无数女性正以奋斗为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从技能培训的“授人以渔”,到资源对接的“搭桥铺路”,再到政策扶持的“雪中送炭”,兴安盟妇联让“想创业”的女性有方向,让“敢就业”的女性有底气。于是,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菌菇成了“致富金疙瘩”,扎赉特旗的钩针编织出“指尖经济”,突泉县新世界城市公园的创业者绽放商业光彩……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女性从未缺席。她们以柔韧为笔,以坚韧为墨,在兴安盟的沃土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图景,也书写着兴安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以“兴安盟妇联助力妇女创业就业媒体行”活动为契机,走进田野乡间、工坊车间,深入基层一线,一同贴近她们的生活,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妇女能顶半边天”从一句口号,化作真实而生动的日常。
菌香漫沃野 巾帼展新姿
晨光熹微,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菌菇种植基地,已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冷棚内,金黄的榆黄蘑、洁白的猴头菇从菌棒上簇拥而出,村里的妇女们穿梭其间,手法娴熟地完成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里满是丰收的踏实与喜悦——这支“巾帼队伍”,正成为红峰村菌菇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红峰村的菌菇产业,是从“零”起步的。2025年4月,村里统筹资源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黑木耳冷棚与400平方米的蘑菇冷棚示范基地,彻底打破了过去产业空白的局面。

“在兴安盟妇联的指导下,今年我们不仅把种植品种从去年单一的黑木耳,拓展到榆黄蘑、猴头菇、白木耳、元蘑等七个品类,还装上了自动化喷淋系统,管理更精准,妇女们干活也更省力。”村党支部书记陆晓惠的话语里,满是产业升级的底气,而她正是这场产业变革的“领头人”。
产业兴则百姓富,小小的菌菇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村民刘立英的变化颇具代表性。她在自家房前屋后的3分地上搭起菌菇架,告别了“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挣一千元”的旧模式。“现在种菌菇,效益翻了好几倍,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刘立英的感慨,道出了红峰村农户的共同心声。目前,村里已有10户农户像刘立英一样,跟着基地学技术、闯市场,菌菇产业真正从“村集体项目”变成了家家户户能参与、能受益的“致富产业”。
销路通,产业才能走得远。为打破线下零售的单一渠道,红峰村积极探索“直播电商+农户”的产销融合新模式。陆晓惠不仅全程盯紧种植、采收各环节,还带头拓展线上销路,她在微信群里实时发布新鲜菌菇采摘动态,“今天刚采的鲜蘑,品质看得见,需要的朋友可直接下单”,靠着这份实在,微信群已积累千余位稳定客户。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她又在基地架起手机做直播,对着镜头向网友展示:“大家看这刚收获的木耳,肉质厚实、泡发率高,都是咱自家基地种的绿色产品!”接地气的讲解,让红峰村的菌菇端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如今,红峰村菌菇产业的“盘子”越做越大。村集体共培育10万棒菌棒,仅鲜平菇、榆黄蘑每日产量就达100斤。其中,平菇以每斤4元的价格直供周边超市,满足百姓日常需求;榆黄蘑、猴头菇则凭借优质品质,以每斤15元的价格打入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
产业的成功,更带动了周边发展。红峰村菌菇种植的经验正逐步辐射开来。从一个基地的“单打独斗”,到一群农户的“抱团发展”,红峰村的小菌菇,正稳稳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而巾帼创业者们的身影,也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愈发亮眼。(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律丙娟)
百草炼香韵 巾帼焕新颜
在兴安盟这片蕴藏着丰富中蒙药材资源的土地上,一家名为“兴安百草香”的工坊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妇女的生活。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只有草药的清香在空气中静静弥漫。工坊内,数十位女性手工制香人正用心揉捏药泥、穿制香珠,她们手中流转的不仅是药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梦想。
兴安百草香工坊的创立源于一个三代中医世家的传承与创新。工坊创始人闫海杰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创办了昊爱闫氏中医馆。2018年起,她开始钻研古法制香工艺,并着手研发中药香系列产品。
2023年底,在乌兰浩特市政府的邀请下,闫海杰带着产品进驻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同年,中药香系列产品正式投放市场。2024年,兴安百草香工坊正式成立。由此,闫海杰开始探索一条将古法制香技艺与妇女就业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工坊的产品体系丰富多样,包括具有安神、疏肝等功效的香珠手串,针对鼻炎、失眠等问题研发的药枕,以及生发皂、特色香囊等百余种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料70%(如苍术、黄芪、百里香等)均采自兴安盟的道地药材,经采收后密封静置21天,再通过炮制、研磨、配比、合香等多道工序,每批产品都需历经3个月的精心打磨方能成型。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艺,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在兴安盟妇联的支持下,自2023年进驻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以来,闫海杰深入各社区、乡村、学校推广这项技艺,累计开展12期免费公益培训,培训超1000人次。许多原本务农或居家照顾家庭的妇女通过培训掌握制香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工坊还特别为残疾妇女群体定制了灵活就业方案。
在工坊工作的妇女们,不仅获得每月约2400元的稳定收入,更找到了人生价值感。“我是在社区培训过程中接触到古法制香的,刚学就特别喜欢,学会后就留下来工作,每天浸润在药香中,感觉身心都被疗愈了。”工坊制香人李玉荣笑着对记者说。
“我一直坚信,兴安盟丰富的中蒙药材资源就是一座宝藏,而古法制香技艺就是开启这座宝藏的钥匙。”闫海杰说,“把技艺和妇女就业结合起来,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更让姐妹们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未来,我会带领工坊继续深耕,把产品做得更好,把就业路子铺得更宽,让‘兴安百草香’的名号响彻四方!”
一缕药香,一份匠心,一片真情。在兴安盟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兴安百草香工坊正以最传统的方式,为当地妇女铺就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一婧)
针尖绣金穗 巾帼谱新魅
近日,兴安盟扎赉特旗巾帼巧手工作坊内,欢声笑语不断,十余位妇女围坐桌前,专心制作作品,灵巧的指尖下钩针翻飞,五彩毛线交织缠绕。桌上,精心钩织完成的网红花束毛毯、好力保稻谷景区吉祥物IP“米宝”、鲜艳的向日葵花束等作品琳琅满目,正被逐一清点。这些产品将由扎赉特旗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统一回收,发往全国各地。
“这组‘米宝’尺寸标准、针脚均匀;向日葵的花瓣颜色过渡自然,全部合格!”扎赉特旗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吴国晶正对照订单清单仔细验收。她笑着告诉记者,这批300件订单,产品合格率达98%,客户非常满意。
眼前这位干练爽朗的吴国晶,是姐妹们心中的主心骨。她与编织的故事始于2019年。当时,她通过网络平台自学手工编织技术,起初只是当作业余爱好,却因技艺精湛,吸引了一位河南客商主动联系,提出以订单回收方式购买她的作品。“没想到爱好还能变成收入,这给了我惊喜和动力。”吴国晶回忆,2022年,她开始主动带动同村妇女一起学习编织。一开始只有几个邻居姐妹,后来订单越来越多,加入的姐妹也从本村扩展到全旗,甚至周边地区。

姐妹们的热情与需求,得到了兴安盟妇女联合会的及时回应和大力支持。2023年起,兴安盟扎赉特旗妇联主办钩织技能培训班,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8期,覆盖妇女逾千人次。“超过一半的学员能扎实掌握编织技术,一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更多姐妹则和我们一起承接订单。”吴国晶介绍说,长期稳定参与订单制作的妇女,年均可增收1万元左右。
2024年,在扎赉特旗妇联的推动下,“扎赉特旗巾帼巧手工作坊”正式揭牌,为手工爱好者打造了一个集产品展示销售、技能培训、订单承接于一体的就业创业新阵地。这个宽敞明亮的“新家”,不仅陈列着姐妹们的巧手佳作,更成为传播技艺、联络感情、拓展市场的重要平台。

“我们的协会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吴国晶幸福地说,作为带头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姐妹们的指尖技艺真正变成致富增收的“指尖经济”。展望未来,吴国晶目标明确,要用不断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影响和带动更多姐妹加入进来,让手工编织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让“编织”致富路越走越宽。
一针一线,勾勒出美好生活的图景;巧手匠心,凝聚起振兴乡村的“她”力量。吴国晶和她的姐妹们正用柔韧与智慧,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也编织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张欣媛)
商厦聚英华 巾帼启新程
当晨光洒进兴安盟突泉县新世界城市公园的玻璃幕墙,商场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人事经理王素娇在办公室里反复斟酌问题清单,只为让早会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女装店经营者郑娟手持熨斗,细心将每一件新衣熨得挺括鲜亮;美妆店经营者王亚楠则专注地盯着屏幕,认真核对化妆品库存数据……新世界城市公园自2023年11月10日正式营业起,这幅充满活力的女性奋斗图景,便成了这里每日不变的开篇。
作为突泉县商业新地标,新世界城市公园不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更以精准扶持为抓手,为女性创业者和求职者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家带了几年孩子,总觉得和社会脱节了,自从来到新世界城市公园,才重新找回了自信和自己。”现任新世界城市公园人事经理的王素娇,回忆起自己的职场回归之路,满是感慨。2017年,孩子步入幼儿园后,渴望充实生活的她,经人介绍加入突泉县新世界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世界购物中心,凭借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热情,她从基层岗位逐步成长。2023年8月,在新世界城市公园筹备开业之际,她调任至新项目担任人事经理,成为管理层中女性力量的代表。

王素娇的经历,是突泉县新世界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助力女性就业创业的生动写照。在“新世界”的商业版图中,女性始终是核心参与者。早在2012年9月25日新世界购物中心正式营业时,就展现出对女性创业就业的重视:当时66名创业者中,64名为女性,占比达97%;308名货品销售员里,女性有290人,占比94%。新世界城市公园营业后,“她”力量优势持续凸显:65名创业者中,57名为女性,占比约88%;280名货品销售员中,女性258人,占比92%。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公司在助力女性创业就业方面的坚定决心。
“没有初始资金的压力,在这里创业,第一步走得特别稳。”女装店经营者郑娟的话,道出了许多女性创业者的心声。为帮助女性卸下创业包袱,新世界城市公园在兴安盟妇联的指导下,推出了“三免”扶持政策——免租金、免物业费、免装修费,从根本上降低创业门槛,让像郑娟这样的初创者能轻装上阵。美妆店经营者王亚楠今年刚加入新世界城市公园,也获得了两个月房租减免的支持,使资金周转更为灵活。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让女性创业者无需再为“启动难”发愁,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店铺经营与产品打磨中。
除降低创业成本外,新世界城市公园还注重为女性创业者“赋能”,帮助她们提升竞争力。公司积极与政府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定期组织销售技能培训、直播带货学习等活动,让女性创业者紧跟市场趋势,掌握新的经营思路。
如今,走进突泉县新世界城市公园,女性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兴安盟妇联的助力与企业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女性突破自我、追逐梦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在商业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巾帼风采。(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刁博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