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佳节,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迎来一场特别的婚礼——三对新人以蓝天为幕、草地为席,在简约而庄重的仪式中许下携手一生的诺言。这场集体颁证活动,不仅是爱情的见证,更是乌兰浩特市深化婚俗改革、传递文明新风的鲜活缩影。

“简约而庄重的仪式感让我难忘。”参加活动的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场以“杨柳依依 与子相守”为主题的结婚登记集体颁证活动,选择在“婚俗改革示范村”义勒力特嘎查举办,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尚。



一直以来,乌兰浩特市围绕治理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重点问题,创新制定移风易俗“一约三帮五倡议”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实施,形成“约束+服务+倡导”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一约”是将抵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三帮”即在红白事“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提供司仪执宾、帮厨帮灶等志愿服务;“五倡议”则包括倡议“结婚零彩礼,最高不超3万元”“红白事礼金不超200元”“宴席不超10桌”“宴席菜品不超10道”“升学宴、满月酒一律不办”等具体内容。同时,当地还依托嘎查村“红白理事会”与“文明团结积分超市”,对村民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与正向激励,真正实现办红白事有人帮、操办流程有标准、新办简办有奖励。

走进义勒力特嘎查,“家风巷”格外引人注目。这条特色巷子选取了12户典型家庭的家风故事,门前悬挂特制家风牌,通过多元视角展现优良家风传承。扫一扫专属二维码,还能解锁这些家庭的真实故事。这些鲜活的“家风教材”,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家家户户。日前,义勒力特嘎查还组织成立了“喜事联盟”,动员企业面向“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提供优惠服务,持续推动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孝老爱亲更不能落下。在乌兰哈达镇三合村互助养老餐厅里,朝鲜族传统灶台与现代化厨具相得益彰,可容纳40位老人同时就餐。这里不仅是“暖胃”的食堂,更是“暖心”的家园。2023年5月,三合村整合资源打造“合作共餐”模式——低龄老人轮流备餐烹饪,高龄老人享受服务,形成“共备—共制—共餐”的全流程互助联盟机制。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作为召集人,每天带领老人们制作打糕、辣白菜等民族美食,在烟火气中延续文化记忆。67岁的姜信淑阿姨主动承担餐厅卫生管理:“帮衬高龄老人,自己也过得充实,这叫‘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现在,像她这样的低龄老人志愿者已有20余人,成为三合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主力军。



针对村内中高龄、独居老人占比高的现状,三合村还组成“一巡二看三问”志愿服务队,每周上门巡访特殊老人,提供代购、送餐、送药等“六助”服务。“我们致力于打造‘孝老爱亲示范村’,让老人们生活在这里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表示。



新风拂乡野,文明润民心。从婚俗改革到互助养老,从家风建设到志愿服务,乌兰浩特市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描绘着一幅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生活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采写/于天宇 通讯员 梁子晶 海报/翟永红 图片来源/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