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活动室,村民们正在排练新学的广场舞。“我们村现在有两位‘文化村长’,一位教画画、一位教舞蹈,咱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现在不光日子富了,精神头也足足的。”村民贾红莲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
这场浸润人心的“文化村长”行动,正是兴安盟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融入日常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兴安盟通过全方位讲清讲透惠民政策、全身心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全天候同声同向凝聚共识,让党的温暖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各族群众的心田。
宣讲“活”起来 党的声音入民心
在乌兰浩特市五一街一环翠社区活动室内,医保报销比例、养老补贴标准、就业帮扶措施等内容被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严肃的政策解读化作生动有趣的表演,引得掌声笑声不断。“社区常有这样的宣讲,咱们了解政策再也不发愁了。”居民陈秀华说。

“要让‘感党恩’的声音入脑入心,不能光靠‘说’,还得找群众愿意参与的载体。邻里节上唠政策、就业服务中讲福利、文化活动里传精神,这样才能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彦玲说。

为让政策“落地有声”,兴安盟织就了一张立体宣传网: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开展“敲门行动”,讲清楚“惠有多少、恩从何来”;民生部门动态发布惠民政策,指导乡镇街道印发含有惠民政策二维码的年历海报和宣传卡,让群众一“扫”即查“码上知”;430万条短信精准推送,讲清惠民补贴的“来龙去脉”;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四常行动”,构建“活动+宣讲+惠民”综合体系,9871场活动吸引140.8万人次群众参与;更有“分享我的幸福生活”恳谈会、“晒晒我的新生活”微视频拍摄活动,让政策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服务“暖”起来 实事办到心坎上
“以前桥上有裂缝,每次开车路过心里直打鼓,现在新桥又宽又结实,出门很安心!”站在科右前旗索伦镇联合嘎查索伦中桥上,村民汪霞难掩喜悦。

索伦中桥是全镇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但随着使用年限增加,逐渐出现了损坏、老化的问题。为解民忧,索伦镇积极争取资金,投入398万元启动新建项目。8月29日,3孔设计、全长44米、宽17.5米的新桥正式通车,惠及全镇2万多居民。
群众工作,关键在“实”。兴安盟激活党组织和党员“双引擎”,用实干回应群众期盼:各级党组织扛起“硬担子”,在学习教育中查摆民生问题376个,整改销号365个,办成“一镇街一实事”76件;对未解决的问题周更新、月调度,群众不满意绝不“收尾”;五级信访代办路径贯通,“一把手”接热线、办实事,让烦心事有人管、揪心事有回音。党员当好“贴心人”,全盟9.1万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4.8万余次,解决群众问题超7000件;党代表依托“四定工作法”,收集民情8000余条,解决群众困难3600余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时刻在身边。
引领走在前 感恩融入日常里
“用草场入股合作社,啥都不用管,年年能分红!今年光牧草就分了1.5万斤,收入比去年翻了三番!”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宝力根花嘎查村民敖长岁的笑容里满是幸福感。如今,嘎查已有109户434人以草场入股合作社,共享发展红利。

“我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分散牧场为联户打草场,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宝力根花嘎查党支部书记陈永乐介绍,今年合作社示范区从1016亩扩大到2636亩,牧草总产量超104万斤,产值41.58万元,户均分红3800余元。

在兴安盟,群众教育已巧妙融入典型宣传、北疆文化和群众生产生活之中,群众的感恩之心悄然生长:全盟组建优秀嘎查村、社区书记宣讲团110个;选派党员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等典型744人开展宣讲,用身边榜样的故事传递正能量;开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新闻专栏,“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专题深入人心;“岭上兴安”展演展播系列活动传承“草原儿女心向党”的红色基因;“五个一”工作法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共富、共享、共美、共安;“十个一”红色系列活动、“文化村长”行动、送欢乐送文明惠民演出等,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如今,在兴安大地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浸润日常的温暖实践。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生活有盼头,党的关怀与百姓期盼交织共鸣,一幅干群同心、携手前行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