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的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天高云淡,绿意未退。源骏野骑营地内,工作人员细致地为游客挑选马匹、整理鞍辔,耐心讲解握缰、控马的要领。游客们或信步草甸,任秋风拂过发梢;或策马驰骋,感受骏马跃动的畅快。不远处,“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庄严肃穆,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快看,那座山多像马鞍!”山东游客李秋棠指着远山惊呼。工作人员笑着回应:“没错,这山就叫马鞍山。咱们嘎查和马缘分深厚,不仅嘎查的名字里带‘马’,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更是从这里走出……”马背上的旅程中,一段厚重的红色历史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

葛根庙镇作为兴安盟门户乡镇之一,这里既有草原风情的豪迈,更有红色记忆的深沉。近年来,葛根庙镇创新推出“红色野骑”特色旅游项目,以22公里生态骑行路线串联起哈日野马吐嘎查村部与“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将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熔铸为沉浸式体验,蹚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边骑马看风景,一边听革命故事,既过了瘾,又了解了红色历史。”游客们的真切感受,正是“红色野骑”的独特魅力。今年6月野骑项目启动以来,哈日野马吐嘎查已接待游客超1500人次,直接创收17万元。这种“生态体验+红色教育”的创新模式,让红色文化跳出纪念馆、走进生活场景,既满足游客对新鲜文旅业态的追求,更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以前我都是在外打工,现在带着自家的马在营地务工,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我平时就喜欢马,如今靠马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村民白五十八的话,道出了“红色野骑”给乡亲们带来的实惠。

随着游客增多,葛根庙镇通过“村集体+村民共营”模式,构建起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郊野旅游综合体——友谊嘎查露营地,同时依托乡味集美食街、名马馆、映霞湖、南果北种采摘园等景点,让游客既能体验骑马乐趣,又能采摘鲜果、购买土特产,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

洮儿河畔的友谊嘎查露营地宛如一处隔绝城市喧嚣、专供人们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特色房车、太空舱点缀其间,科尔沁四胡演奏、蒙古族歌舞展演轮番登场,“星空篝火晚会”“亲子自然课堂”等特色活动人气十足……露营地营业至今,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元、村民增收10万元。

“我特别想学骑马,通过网上了解得知葛根庙镇的‘红色野骑’项目就来体验了。我已经学1个星期了,平时就住在友谊嘎查露营地。骑马很有趣,我还体验了当地的民俗活动,感觉很充实。”吉林省白城市游客袁迪说。
“我们从2023年开始设计骑行路线,至今已有精品路线3条,旺季时一天接待游客达上百人。村民还通过野骑带动了农畜产品售卖,仅笨鸡蛋一项就让当地百姓累计创收超万元。”葛根庙镇旅游办公室负责人长山说,接下来葛根庙镇计划推出冬季骑行旅拍、野骑研学游等新产品,进一步延长旅游旺季,让“红色野骑”的热度持续升温。(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文字/记者 张昕阳 图片/记者 韩文彬 实习记者 李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