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从321.7到328.59!兴安盟大豆单产纪录,又被自己打破了!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专家团队,对兴安盟科右前旗大豆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示范田开展实收测产。经过专家现场实收测产,科右前旗万亩大豆制种田实收亩产达261.37公斤,科右前旗百亩大豆制种田实收亩产达328.59公斤,不仅刷新了本地大豆单产纪录,更打破了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百亩大豆田高产纪录。

专家团队在高产竞赛示范田察看大豆成熟度

专家组现场测产

  测产中,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的5名专家,先后对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古恩宝力高嘎查11000亩、居力很镇红峰村2000亩、大石寨镇白音高老村300亩大豆高产竞赛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经过清仓检查、机械收割、脱粒称重、测算含水率等规范流程,大石寨镇白音高老村示范田选取的22.07亩田块实收大豆6514.7公斤。按照国家大豆标准扣除13%含水量和0.7%杂质后,实测亩产328.59公斤,较2024年兴安盟创下的321.7公斤自治区大豆单产纪录提高6.89公斤。该地块种植品种为“脉育503”,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

农民收获丰收的大豆

  “兴安盟今年的大豆长势苗齐苗壮,落叶整齐一致。在种植过程中,集成了大豆RAC耦合技术和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广泛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杰坤说。

收割示范田大豆

  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模式作为大豆高产的“秘密武器”,自2016年试种以来,在兴安盟广泛应用。通过配套精细整地、导航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ARC微生物菌剂等多项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作为自治区主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2025年,兴安盟大豆播种面积达233.67万亩,已成为第二大主栽作物。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等项目,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和油料安全供给作出积极贡献。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也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