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映兴安 民族团结谱新篇
——乌兰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纪实
今年9月是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也是兴安盟各族群众满载丰收喜悦的时节。
9月14日,乌兰浩特市胜利街安居社区的“邻里百家宴”现场热闹非凡:蒙古族的烤羊排、手把肉、奶茶,朝鲜族的打糕、辣白菜、紫菜包饭,汉族的小鸡炖蘑菇、水煮鱼等各色佳肴一字排开,身着民族服饰的居民热情邀请邻里免费品尝。大家穿梭其间,尝菜品汤,赞美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今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不断上演。据统计,类似“邻里百家宴”的活动已在全市10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园区)开展60余次,吸引6.2万名居民踊跃参与。活动月期间,乌兰浩特市委统战部、宣传部、民委等部门同步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最美石榴籽家庭”“优秀石榴籽家园”评选表彰活动,让各族群众从先进典型中汲取奋进力量。
为进一步汇聚民族团结能量,乌兰浩特市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9月以来,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我是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故事”等短视频、微动漫38期,网络点击率突破7.8万次;各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转发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金句达1.1万次。线下,23支由“益·身边人”“乌兰牧骑草原轻骑兵”组成的宣讲队伍,深入嘎查村、社区、企业、机关,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故事等主题宣讲近百场次,惠及5万余群众;各镇村举办41场“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故事分享会,引导1.3万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守护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荣誉凝聚合力。
媒体平台成为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乌兰浩特市围绕“红城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制作“最美民族团结进步之星”系列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媒体集中采访”等7期专题,全方位展现城市风貌;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开设“分享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型事迹”等27期专题专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雨般浸润各族群众心田。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乌兰浩特市创新方式方法,打出“智慧组合拳”。围绕“三项计划”,61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跨越山海”连线活动;“华东六省市风情游”“邀约丰收节”“晒丰收”等特色活动吸引近3.14万名游客参与,持续擦亮“红色之都”“团结之城”“绿色家园”三张城市名片。
文化赋能让民族团结根基更加牢固。活动月期间,乌兰浩特市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等演出32场次,文化馆、群艺馆专业队伍联合21名“文化村长”,结合基层真人实事创作出民族团结主题“好来宝”、京东大鼓等12个文创作品。4.7万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在欢声笑语中实现情感互通、文化互融、深度互动。
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活动全程。乌兰浩特市立足多民族聚居特点,依托10个街道、50个社区的“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村居、楼栋的日常。“晒丰收”“后备箱采购集”“乡居月圆宿北疆星空”等特色活动吸引1.8万名游客打卡,让“兴安盟大米”“蒙望有机果蔬”走向全国;“稻田捕鱼节”,让城乡各族居民共品美食、共话丰收;各族家庭通过“三结对”“邻里守望共圆梦”等活动结下深厚情谊,共同唱响“两区一窗口”试点建设的奋进之歌。(作者: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