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兴安产安心选

48.5万亩!9263万斤!看兴安盟的“林果丰收账”

  秋风送爽,兴安大地果实累累,枝头挂满饱满的希望。苹果红润,文冠果金黄,蓝靛果垂挂……每一颗都凝聚着阳光与汗水的甜蜜。田野间,丰收的歌声随风荡漾。

  “丰”景无限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立足兴安盟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等资源优势和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区位优势,始终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坚持治沙与致富结合,“三北”工程与林草产业结合,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林草产业规划》(2022-2030年),建设特色林果产业集群、木本油料产业集群等重点任务,针对我盟当前林草产业链技术瓶颈,不断强化技术攻关和服务,在林草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兴安“丰”景保驾护航。2025年,全盟主要经济树种种植面积达48.5万亩,产量达9263.56万斤。

果农尽享丰收的喜悦

  寒地苹果:驯化良种结出“致富果”

  眼下正是兴安盟寒地大苹果上市的时节。走进位于科右前旗平安镇平安村的兴安盟洪广林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300亩果园,瞬间被扑鼻而来的浓郁果香包围,枝繁叶茂的苹果树上挂满红彤彤的果实,在秋阳的照耀下显得十分诱人。采摘、分拣、装箱销售……果农王洪广正带着工人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王洪广的果园50亩苹果进入盛果期。最让他欣喜的是,今年果园产的“平安玖月红苹果”被成功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且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我们种植的苹果是由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成功驯化的品种,抗寒又抗旱,特别适合高寒地区种植,品质上乘、光泽度好,口感酸甜。今年这50亩苹果丰收,亩产苹果1000斤,亩收益在1万元,今年光是苹果一项就收入50万余元。”王洪广喜笑颜开地说。

林果丰 人欢笑

  王洪广的果园之所以能够实现连年丰产丰收,离不开地理禀赋、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力。该果园作为高寒生态区特色林果业产业化集成与示范基地,由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科技支持。基地通过应用“宽行密植+水肥智能滴灌+简约化管理+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幼苗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

  “随着苹果产区‘西移北扩’,兴安盟已成为苹果的新产区。我们针对兴安盟高寒气候对传统苹果品种的限制,通过系统性引种筛选,成功驯化推广新苹4号、新帅、龙丰、鸡心果等10余个抗寒品种,同时新苹4号、新帅苹果填补了兴安盟寒地苹果种植的空白。”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艳介绍,目前全盟有11处高寒生态区特色林果业产业化集成与示范基地,面积超过3000亩。

  为解决寒地苹果管理粗放问题,在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带动下,与沙果上下游企事业单位的努力下,《“兴安盟沙果”栽培技术规程》《“兴安盟沙果”果汁加工技术规范》等10项地方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及《兴安盟寒地苹果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发布,有效推进兴安盟建设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可追溯和优服务的管控体系,为兴安盟沙果“蒙”字标认证和兴安盟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兴安盟寒地苹果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樟嫁红”:嫁接技术育出“增收苗”

  “嫁接后达到丰产期的红松每株能结籽约3斤,按一斤松籽50元计算,平均一株受益在150余元,每亩地年收入约5000元。”乌兰浩特胜利机械林场场长杨静才一边介绍一边掰着手指算账。

  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源自红松嫁接技术在兴安盟扎根落地的生动实践。

  樟子松根系发达,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等特性,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红松木材密度大,果实是上好的干果,经济价值高。“樟嫁红”不仅较正常生长的红松结塔早,且松塔个头大、松子颗粒饱满,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开始,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着力开展木本油料基地建设良种引种示范和选育,关键栽植技术研究推广工作,目前,“樟嫁红”项目已在全盟5个旗县市的5个林场、13个乡镇、18个村集体实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500余户。

  “‘樟嫁红’的价值从来都是‘生态’与‘经济’双轮驱动的。从生态效益来说,大面积种植能进一步提升林地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森林固碳、涵养水源的能力,为全盟生态屏障建设添砖加瓦;从经济效益来讲,‘樟嫁红’的果实、木材等产品都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既能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护,拓宽增收渠道,也能推动形成  ‘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张艳说,截至目前,全盟“樟嫁红”面积已发展到1.67万亩,这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的具体体现。

  文冠果树:政策助力长成“增收林”

  金秋时节,突泉县东风林场的600亩文冠果种植基地迎来了采收季。

  晾晒场上,工人们正忙着翻动新采收的果实。晾干脱粒后,这些文冠果将被运往外地,深加工为高端食用油、保健品及药品,实现价值链跃升。

工人采收文冠果

  文冠果树浑身是宝,花可观赏,叶可做茶,果可食用又可药用,籽可榨油。文冠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是荒山绿化、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同时由于种子含油率高被列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物能源树种。

工人采摘文冠花

夏日的突泉县东风林场文冠果基地碧波荡漾

  “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破题‘向森林要食物’,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结合自治区五大任务,2023年兴安盟率先启动实施300万亩北方多树种木本油料原料基地建设项目,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24年申请了中央财政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为提高文冠果经营管理技术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张艳介绍说,目前,兴安盟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15.42万亩,其中突泉县和科右中旗文冠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43万亩和6.31万亩。

工人手捧成熟饱满的文冠果

  杂交榛子:选育优种结出“幸福籽”

  在扎赉特旗中心林场大榛子种植基地,一颗颗饱满的榛果挂满枝头,轻摇一下树干,沉甸甸的榛果“噼里啪啦”地落下。

  “今年我们基地的榛子迎来大丰收。你看这榛子挂满树,个个饱满结实,看着心里就高兴。今年基地3500亩榛子树进入盛果期,大概能产100万斤榛子,产值约1200万元。”扎赉特旗蒙榛基地负责人刘永超说。

农民收获“榛”回报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赋能。张艳告诉记者,本地的榛子品种易在春季出现回枝现象、不结果,他们从2010年开始针对兴安盟气候特点,大力开展高产品种选育引进与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应性优、丰产性强的良种,并且和扎赉特旗蒙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试验。

  “大果榛子是将平榛和欧洲榛进行杂交,平榛具有耐寒、耐旱的特点,而欧洲榛具有个头大、果壳薄的特点。大果榛子集合了两者的优点,3年挂果,亩产约300斤,按照现在每斤13元的市场价计算,亩收益在3900元左右。”张艳说。

晾晒榛子

  目前,全盟榛子种植面积达5.67万亩,年产量突破100万斤。越来越多的榛子摇身一变成为榛子酱、榛子乳、榛子面条等产品,兴安盟榛子精深加工的产业链也越来越长。

  蓝靛野果:引种新品变身“顶流货”

  每年夏天在蓝靛果成熟的季节,位于科右前旗乌兰大坝林场施业区的蓝靛果引种推广基地,一串串饱满的蓝靛果如同一颗颗深蓝色的宝石,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曾经的野生浆果,已从曾经的“野果子”变成了当地市场的“顶流”。

  蓝靛果又名蓝靛果忍冬,俗称黑瞎子果、山茄子、羊奶子,以其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的高营养价值,被誉为“浆果之王”。2022年,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承担自治区林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林业技术推广示范补助项目——蓝靛果引种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引种“蓓蕾”“蓝精灵”“乌蓝”三个优质品种。

成串的蓝靛果缀满枝头

  “蓝靛果栽种后次年即可结果,在第四年进入盛果期,每株产量约3斤,产量逐年增加,到第8年单株最高产量可达10斤以上。大面积种植情况下,亩产量在1000斤,按照收购价18元计算,亩收入可达万元。”张艳说。

  从攻克技术难题到惠及万千果农,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用科研实效扛起了助力林业丰产增收的重任。随着更多创新成果的落地,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必将持续为兴安盟林业高质量发展蓄能,让生态优势更稳、产业效益更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答卷。(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雨格)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