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的边境线上,一项关乎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圆满收官——全长131公里的中蒙边境防火隔离带开设任务全面完成。这条横亘在草原与森林间的“绿色屏障”,不仅为防范蒙古国草原大火入境筑起坚实防线,更守护着边境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广袤的森林草原资源。

兴安盟地处中蒙边境,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受蒙古高原西风带影响,每年春秋两季常面临蒙古国草原靠境、入境大火的威胁。尤其是阿尔山市、科右前旗、白狼林业局等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60%至80%,属国家森林火灾高危区,防火工作始终是当地林草部门的重中之重。为从源头上阻断境外火灾蔓延,兴安盟统筹规划,将边境防火隔离带建设作为关键举措,明确由科右前旗林草局、白狼林业局、阿尔山市林草局分段负责,形成“南北贯通、分段攻坚”的工作格局。

今年8月起,兴安盟各地抓住天气晴好、温度适宜、可燃物干湿度利于作业的“黄金窗口期”,迅速投入防火隔离带开设工作。施工中,工作人员结合地形特点,灵活采用机耕、点烧等方式,严格按照100至300米的宽度标准推进,确保隔离带质量达标、阻火效果可靠。经过不懈努力,三段隔离带相继完工:科右前旗林草局负责的50公里防火隔离带,占全长38.2%;白狼林业局承建的58公里防火隔离带,占比44.3%;阿尔山市林草局完成的23公里防火隔离带,占全长17.5%,三段防线无缝衔接,共同构筑起抵御境外火灾的“坚固长城”。
边境防火隔离带的全面建成,为兴安盟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增添了关键保障,有效夯实了防范境外火灾入侵的基础。兴安盟林草部门将持续强化隔离带建设组织协调力度,加大日常监管与维护投入,不断优化隔离带建设质量,确保其长期稳定发挥阻火、隔火作用,以扎实举措守护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边境地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与民生稳定筑牢坚实根基。(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