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身边的榜样】杨玉花:以思维为炬 点亮数学教育传承之路

  清晨七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二小学的校园里琅琅书声不绝于耳。在教学楼的一间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晨读分享的杨玉花。她穿着素雅,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当讲到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时,她会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扫过每一位年轻教师,那眼神里有关切,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杨玉花正在上课

  从教24年,身兼党支部副书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卓越教师等多重身份,杨玉花的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融合感:她既有基层教师特有的朴实与亲和,又闪烁着一位教育开拓者的锐气与智慧。

  “我们要教的,不是一场精心排练的演出,而是一段无法预知的、与孩子思维共同探险的旅程。”她的话,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年轻教师中间激起思考的涟漪。

  杨玉花的专业履历,堪称一部个人奋斗的教科书。盟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这些闪光的荣誉,是她深耕讲台最直接的证明。但她的“深耕”,远不止于拿奖。她的办公桌上,除了学生的作业,总是堆着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和她的研究笔记。“手不释卷,以识润心”是她的习惯,每年超20本书的阅读量,为她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

  这份钻研精神,让她从一名“业务尖兵”成功转型为“科研先锋”。她先后主持4项自治区级十一五、十三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凝练为“三动导学,提升思维力”这一高效教学模式。这项成果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推荐至全国推广;她撰写的论文见于专业期刊,专著《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更是她系统化教学的结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讲清楚了才是真理解,真理解才会促进思维发展。”在接受采访时,杨玉花阐述着她的教学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她认为,发展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最核心的学科表达。在她的推动下,数学课堂正悄然发生着变革。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她的课堂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仅是认知层面的更新,更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为此,杨玉花特别建议在每节课的关键处、学生思维培养的核心环节,设置57分钟的生生互动时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再是一句理念,而是化作了真实的教学实践,学习的主动权被郑重交还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这份“主动权”,让学生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蜕变:曾经课堂上低头沉默的身影少了,主动举手分享解题思路的孩子多了;面对复杂题目时的胆怯少了,围绕难点与同伴激烈讨论、甚至主动提出质疑的勇气多了。就连往日对数学略显畏惧的学生,也渐渐在小组互动中找到了表达的自信,从“不敢说”到“试着说”,再到“主动说”,每一步都藏着成长的惊喜。

  身为自治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玉花的舞台早已超越了一间教室、一所学校。2025年被评为“自治区名师工作室”的“静远数学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真正的研究高地与人才孵化器。走进名师工作室,这里更像一个充满能量的“思想磁场”。书架上摆满了教育理论著作,白板上画着复杂的数学思维导图,而围坐在一起的老师,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独行快,众行远。”她说:“我的使命,就是让这里成为孵化优秀教师的摇篮,让教育改革的声音,从我们这里传得更远。”在她的推动下,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已不再局限于兴安第二小学,而是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向了联盟校,甚至更偏远的旗县课堂。(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